盐城有什么美景(盐城好风光)

今年1-9月,盐城新能源规上企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6.49亿元,同比增长75.73%自2019年开票销售达540.18亿元后,不到4年时间实现翻番,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盐城有什么美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盐城有什么美景(盐城好风光)

盐城有什么美景

今年1-9月,盐城新能源规上企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6.49亿元,同比增长75.73%。自2019年开票销售达540.18亿元后,不到4年时间实现翻番。

盐城是江苏省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风光”资源。数据显示,盐城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小时至3600小时,是江苏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0千瓦时/平方米至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时间在2280小时左右,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是江苏太阳能资源富集之地。

如此“风光”资源,正被开发为“风光”产业。盐城见势早、起势快,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市级新能源产业专班推进机制,由市发改委牵头,系统谋划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等各项工作,集聚157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打造“两大集群、四大基地、八大园区”立体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两大集群”,即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四大基地”,即近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综合利用基地、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8月9日,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吹响“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号角,提出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加快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布局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开发,为长三角能源供应保障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盐城坚持把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支撑绿色发展的“含绿量”。具体而言,盐城正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其中,晶硅光伏是盐城重点打造的地标产业链,天合光能、阿特斯、协鑫、润阳、悦阳、正泰新能源等一大批光伏龙头装备制造企业竣工投产。今年1月至9月,晶硅光伏产业链实现开票销售779.26亿元,同比增长188.96%。

目前,盐城已落户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成立润阳光伏研究院,建成金风科技大型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车电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等十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国内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首个海上风电实训平台等重要产业创新示范工程。

“风光”的盐城,未来可期。如今,盐城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今年1-9月,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98.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9%,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9.15%,占全市社会用电量的59.23%。这意味着,全市每使用100度电,就有近60度来自新能源发电。“十三五”期间,盐城规划海上风电容量822万千瓦,占全省56%。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占全省61%、全国39%、全球10%。“十四五”期间,盐城规划近远海海上风电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超过全省70%。同时,正在对全市光伏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开发建设,打造中国东部沿海的光伏发电基地。

“风光”盐城制定的“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任俊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