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婚嫁习俗(洛阳习俗新婚程序1)

河南洛阳一带的婚礼程序,一直传承着历史的传统方式,据老人相传,是汉代的“周公配桃花”的结婚程序流传至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洛阳婚嫁习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洛阳婚嫁习俗(洛阳习俗新婚程序1)

洛阳婚嫁习俗

河南洛阳一带的婚礼程序,一直传承着历史的传统方式,据老人相传,是汉代的“周公配桃花”的结婚程序流传至今:

结婚时,迎亲的队伍从男方家中出发,车队(古时是轿)前面就由唢呐、笙等乐器组成的班子吹奏喜庆的乐曲开路。两边还有两个“夹毡人”,每人的胳膊上放着一块方正的红毡,走路的同时,间歇地燃放着“二脚踢”的花炮,他们的肩膀上都要挎着一个盛满花炮、香烟、糖果的挎包,挎包的背带上挂上线穿着的一沓厚厚的、方方正正的红纸贴,只要见着大一点的石头或大树,都要往上面贴上一块红贴;另外,还有两个“放铳人”,手执着“三眼铳”,里边装上火药,只要一点,就会发出震耳的响声。

迎亲的队伍在来回的路上,唢呐队要不停地吹奏喜庆的乐曲,来加重迎亲的气氛。特别是在回程,当路过任何一个村子时,唢呐队就吹奏乐曲慢慢地行走。要是听众觉得吹奏的好,有人就会拿来一条板凳,放在大街的中间,横着挡在唢呐队的前面,这时的唢呐队更会亮出拿手的吹奏乐段来显示自己的技巧。

唢呐队站住吹奏一曲后,两边的“放铳人”就赶忙点燃三眼铳,意思就是要“点炮启程”了,此时,原来放板凳的听众,就会高兴地搬过路中间的板凳,唢呐队又是继续慢慢地吹奏乐曲往前走。

婚车(轿)到了男方家门前,会有两人各自手拿一捆谷草点燃、一个人手里用铁钳子夹着烧热的铧(犁地用的),另一手端着一碗醋水往热铧上倒。这三人要围着婚车(轿)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算是完成“燎炮火”的程序。

这时,执事人会手端着放有酒杯等酒具的盘子,请新娘的舅父饮酒三杯,新娘的舅父一般是将酒倒在车门前,然后拉开车门,显示新人可以下车了。此时,两个搀扶新娘的女人,将古书和“保平壶”分别放在新娘的两腋下,护着新娘往家走。

新娘下车的同时,有人将一碗人们吃剩下的“杂花菜”倒在车的后边,意思是 “让跟车(轿)来的‘鬼’在抢着吃东西时”,新人平安进家门。

新人在人的搀扶下,脚踏红毡,一步一步地前进,迎面有人专门往新人的身后撒出红枣、果糖、核桃等物,以此吸引看热闹的人抢着拾东西给新人让路。

新人进入门里,要从摆放的马鞍子上跨过,美其名曰叫“骑鞍”;还要从摆放的柽子(过去织布机上缠线的部件)上过去,美其名曰叫“过柽”。(有时为了简便,门前对联下方贴上“骑鞍、过柽”字样代替)。

院落的正中间,摆放着“天地桌”,上面摆放着盛满小麦的“斗”,里面插着戥子、镜子,称等物,特别是称的铁钩上还挂一块“连刀肉”(故意不切断的,连在一起的肉)。新郎新娘在“天地桌”前举行“拜天地”形式,就算新婚程序完成。

虽说有着古老程序的传承,毕竟人们都在与时俱进,许许多多过去的程序被改变了。不过,人们在心目中还在回忆着:这些是过去的一种文化形式,我们现在的新的形式是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进化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