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和农业发展(农业农村农民)

时代潮流滚滚前进,一点也不迟疑等待,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根本之路应在哪里?

既然在问:农村的根本出路到底是什么?

说明现在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以现在的发展趋势继续下去,农村是没有出路的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农民和农业发展(农业农村农民)(1)

“三农”问题的提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温铁军教授首先提出来的。而后此提法得到了中央高层的认可。从此,在中央文件中,会议报告中,新闻媒体中,学术讨论中、实际工作中、人们认知中,“三农”问题的提法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共识。截至2021年中共中央连续十八年,每年都以1号文件的形式,颁发有关“三农”问题的文件。为此,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中共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为了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农村的分化

当前中国农村,可以区分出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典型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地区的农村,以及广大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村。

因为区位优势和较早进行的乡村工业化,在进入21世纪前,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乡村工业化,并成为沿海城市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地区农村二、三产业繁荣,不仅使当地农民从农业进入到二、三产业就业,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地农民工来此就业。

相对来讲,由于缺少区位优势以及错失乡村工业化的机遇,占全国农村和农民大多数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不再有重新乡村工业化的可能,农民在农村缺少就业与获利机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而农村成为老弱病残群体的留守地,农业变成以老年人为主的老人农业。而仅仅依靠小规模的农业甚至是以老年人为主的老人农业显然是很难使产业兴旺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乡村工业化的机遇已经失去,工业向园区集中成为共识,这条乡村工业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也存在着限制。

农民和农业发展(农业农村农民)(2)

因此,看起来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实现产业兴旺的唯一出路几乎就是所谓的发展新业态,最主要的是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最近几年,无论是中央文件还是地方政府实践都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本质上是要赚城市人“乡愁”的钱,借城市人对田园风光、风土人情的好奇来吸引城市人消费,从而让农民有就业和获利的机会。不过,这里边也是问题重重,一方面借城市人“乡愁”可以赚钱的机会不可能很多;另一方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具备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而具有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也必定早已被资本发现开发,更多的普通农村显然无法以此为契机获得发展机会。

农民的分化

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村,因为缺少二、三产业就业机会,人多地少,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土地,使农户家庭仅靠土地收入难以维持体面生存。农民通过进城务工经商来扩大家庭收入。

因此,当前中西部农村存在着三种有所差异的农户:

一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举家进城的农户;

二是农户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老年人留守务农的农户;

三是全家留村的农户。

富人进城,富裕农户进城,这是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城市化的基本特征。而大多数“半工半耕”农户家庭缺少全家进城的经济能力,而希望借家庭代际分工来分别获得务工和务农收入,以实现渐进式进城,滞留农村的老人、孩子等等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压力。城市化的发展是踩在农村的悲伤上前进

农民和农业发展(农业农村农民)(3)

政策的落实

每年的三农问题均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中共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而各地方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理解能力和重视程度的不同显然对于政策的实施落实也不尽相同。如何根据“文件精神”正确、精准指导各地区、各村落不同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每位地方主政官员应该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智慧、需要魄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之心。

我是乡村大学生作者小耕,有想了解的国家政策,农村百态,教育医疗等问题欢迎评论或微信公众号(同名)留言,我会尽全力为乡亲们探索解答!

本文部分观点引用:《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作者贺雪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