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堵机枪的战士(一路突破四道封锁)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郑博、肖思科

盘点那些堵机枪的战士(一路突破四道封锁)(1)

大型晚会《永远的长征》之“血战湘江”篇

李三红摄

红军被迫长征伊始,中央并没有向将士们传达将可能永远离开红色根据地的消息。不过,黄克诚在《红色中华》上看到张闻天的文章《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时,就已经有了预感。

长征开始后,黄克诚率领的第四师像一把尖刀走在红三军团的最前边,因而也是全军的前卫。当时压在黄克诚肩上的担子是何等沉重。他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斩关夺隘,勇往直前地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黄克诚和第四师师长洪超率部离开于都后,向南疾进,在信丰一线将陈济棠部击溃后,迅速占领了古陂,于10月21日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不幸的是,师长洪超在此役中牺牲。师长一职由张宗逊继任。

年仅25岁的洪超是在指挥所属十一团将敌击溃后,带着一个排到前面侦察时,与溃散之敌遭遇牺牲的。当时他骑在战马上,惊恐的敌人看着洪超骑着战马飞奔而来,本能地扣动了扳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洪超被流弹击中倒下,只有他的坐骑迎风而立。

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红军最初的行动清除了障碍,还在于给弹尽粮绝的红军提供了后勤保障。第四师在古陂攻占了敌人的一个后勤基地,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弹药。

之后,黄克诚、张宗逊率部经九渡水,取新城,进至湖南境内,在汝城与老冤家何键的部队接上了火。经英勇冲杀,于11月8日撕开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7天之后的11月15日,又在彬县和宜章之间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进至广西的界首。

昼夜兼程、疲惫不堪的红军来到湘江岸边后,他们面临的敌情是:前方是咆哮的湘江,左右有桂、湘两敌的夹击,后面则是刚刚在第五次“围剿”中打了胜仗的蒋军主力,像一只下山虎正张开血盆大口扑来。正如黄克诚后来所言:强渡湘江是我军唯一生路。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即将开战。

11月27日,红一、红二军团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界首至觉山铺间的渡口。这是后续大部队渡江的一个好兆头。但是,有备而来的敌人为了夺回渡口,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白崇禧的桂军战斗力很强,红三军团在此前的灌阳一线与其作战时,就遭到了很大的伤亡。开始界首之湘江北岸由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防守,由于他们要转过身来对付湘军,就把阵地交给了正在灌阳与桂军苦战的红三军团第四师。

红四师和桂军的这场恶仗整整打了两天两夜。红十团在一天内竟先后牺牲了沈述清、杜中美两位团长,战斗之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得知两位团长牺牲后,黄克诚心情十分沉重。他向着人喊马嘶的湘江举起了望远镜。背着、扛着、抬着印钞机、油印机、宣传品的中央纵队正在缓慢地向江边移动。好不容易架起来的浮桥又一次被炸断了,断裂的木板、散落的文件夹杂着红军将士的尸体在湘江中时隐时现。黄克诚心痛地想,本来一天就可以赶到湘江边的中央纵队,由于舍不得扔掉那些宝贝的“坛坛罐罐”,走得实在太慢了!

在第三军团第四师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下,危在旦夕的湘江南岸阵地最终还是控制在了黄克诚所部的手中。阵地坚持到12月1日,黄克诚看着最后一批红军部队终于渡过了湘江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红军渡过了湘江只能说暂时摆脱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他们的面前还是千难万险,厄运连连。付出了沉重代价的红军过江之后继续沿山地西进。这时候国民党军阀中其它的“猛虎野兽”都暂时不再追赶,唯独桂系像一条饿狼似的紧追不舍,时不时地在他们熟悉的山林中袭击红军。桂军在两渡河袭击时,由于红军提前抢占了有利地形,未能得手后,他们又在两河口与红军激战两天。在这两天的激战中,红军参战的主力部队还是黄克诚指挥的红四师。

待主力部队撤走后,红四师且走且战,翻过了好几座大山才终于摆脱了令人头痛的桂军。随后,进入了苗族聚居区。敌情顾虑消除后,疲乏紧跟着就来了。几天几夜未休息的黄克诚挣扎着安排完部队就地宿营后,一头扎进了师指挥所所在的小木楼。接连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心力交瘁的他太需要休息了。

(本文相关资料引自《黄克诚大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