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区峡山街道农村规划(潮南区峡山街道)

近年来,潮南区峡山街道东溪村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等乡村旅游产业,有效促进农村农旅融合发展。

潮南区峡山街道农村规划(潮南区峡山街道)(1)

东溪村四面溪水环绕形成天然“护村河”

碧道绕村而过,河边赏景,亲近自然,水清、岸绿、景美,乡韵雅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里碧道上彩色的沥青路宛若一条绸带向远方延伸……这是潮南区峡山街道东溪村万里碧道的一个缩影。

万里碧道成“网红打卡地”

峡山街道东溪村位于练江东畔,四面溪水环绕,形成天然“护村河”。东溪创村近700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在东溪村,万里碧道装点着村民的幸福生活,沿途风光凸显乡风特色,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求,河岸绿树成荫,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为打造良好的滨河水质和水系景观,潮南区峡山街道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潮南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峡山大溪碧道工程于2020年12月启动建设,总长2.6公里。东溪村通过梳理和串联景观节点,融入乡村特色元素,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如今白鹭翩然起舞,乡村美景焕然一新。

潮南区峡山街道农村规划(潮南区峡山街道)(2)

建于明代的东溪古寨是潮汕地区一处宝贵古建筑

在村头,立有一座“华表”石亭,牌坊外匾刻着“明淮春生”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几百年来,每逢男婚女嫁,东溪村民都要到华表贴“麒麟到此”,寓意深长。“华表”石亭面前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又名华表大道,是进入东溪古寨的主路。

在村中,全长1063米的老寨墙绕村坚守,虽历经几百年来风吹雨打,仍保存完好。据介绍,为保证广大村民的生命安全,东溪村先辈曾筹集大量资金和人力,历经数代,在村寨四周修筑围墙。寨墙高3.5米,厚约36厘米,均为石灰、海沙等混合筑成的。

建于明代的东溪古寨,有500余年历史,既是村民的祖居地,也是东溪的发祥地。古寨内祠堂、古庙、石刻、古巷、寨墙以及潮汕特色民居建筑等基本保存完好,传统乡村特色浓烈,是潮汕地区一处宝贵的古建筑。古寨建东、北、西、南四个门,每个寨门上面根据不同的地况刻着不同含义的三个大字,分别是:凝紫气、挹斗辰、映长庚、焕文明,门匾字体苍劲有力,俊秀大气,尤其是“焕文明”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雄健洒脱,大气磅礴,让人赏心悦目。寨门口处均种有百年古树,犹如一顶大帐篷。盛夏,人们到树下乘凉、闲谈,其乐融融。

潮南区峡山街道农村规划(潮南区峡山街道)(3)

“华表”石亭牌坊刻着“明淮春生”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传统产业种植之路越走越宽

初冬时节,位于东溪村的浩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栽培的无公害标准化丝苗优质稻已经收割,据悉,该合作社于2011年1月成立,主要从事甘薯与水稻种植,2020年6月,合作社被审定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质稻项目,项目的实施确保了东溪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市民食用到高质量稻米的需求。

峡山街道靠近大南山一带,属半沙质土,约占全镇耕地40%,适宜种植甘薯、水稻、小麦、花生等作物。毗邻练江一带,约占全镇耕地60%,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生柑、香蕉等特色水果作物,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适宜甘薯种植。而不同的农作物和品种繁多的水果种植,让乡村面貌多姿多彩,吸引周边游客到此采摘观赏。

近几年,东溪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农旅结合,盘活山村生态和人文资源,实现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来源:汕头市水务局_工作动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