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老式餐刀(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手工制作老式餐刀(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1)

李胡子厨刀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李胡子原名李镇松(1906-1988),因他胡子留得早,比较长,制刀名气大,故人们亲切地称他制的刀为“李胡子厨刀”。李镇松的祖辈是跟随明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的,是为战场制造枪、刀、剑、戟的人员。1643年李自成在河南起义的时候,李家祖辈落户宝丰,以生产农具为生。李镇松已是李家第六代传人。自他记事起,家里就是铁匠铺,以打铁为生,主要生产菜刀、铡、镰、铲等农具,其生产的农用架子车上的钢丸档更是有名。由于他自小受家庭影响,耳传口授较多,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这门手艺。

1947年宝丰解放后,县里成立了宝丰第一个铁工厂(铁业社),李镇松任第一任理事主任。1962年,在国家轻工部举办的全国质量评比会上,李胡子厨刀一鸣惊人,获全国同类产品质量第一名。1966年变更为宝丰县农具厂,以制造农具、机械产品为主,有职工170人左右。厨刀生产为农具厂一个车间,有十几个人专业生产刀具。期间, 李镇松对厨刀从选材到热锻、开刀、抛光等工序,大胆创新,使刀具呈现:刀弧形背、椭圆把、刀面平整光滑、刀口下钢寸半以上、锻打“骨肉相固”。具有切葱不散、切姜不毛、切面不擦、切肉过白,不嘣口、不卷刃、经久耐心用。

手工制作老式餐刀(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胡子厨刀市场不断扩大。1981年许昌地区行文,省、县拨款10万余元兴建了“李胡子厨刀厂”,厨刀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流水作业,年产厨刀2万余把,合格率达95%以上。机关食堂、各煤矿饭店及农户都使用李胡子厨刀,家乡在外工作的人员回来后还要捎上几把,送给远方的朋友。该产品在省内郑州、开封、洛阳等地设15个销售点,外销至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深受用户欢迎。

李胡子厨刀是宝丰的名牌产品, 长期以来,一直是县里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农具机械业生产,其厨刀有独特的手工技艺,是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优秀代表之一。它来自于民间,是地地道道农民经过世世代代手把手传授至今。

2013年4月,李胡子厨刀制作技艺被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李强国,男,1943年12月出生,宝丰城关镇人,初中毕业。1958年到机械厂工作,父亲(李镇松)手把手传授技艺。1965年李强国任县农具厂车间主任。1981年任厨刀厂副厂长。2013年,李强国及儿子李明强为此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但在家进行作坊生产,因种种原因,厂子处于半生产半关闭状态。(潘运明)

手工制作老式餐刀(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