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丽约翰逊出演过哪些电影(17岁的斯嘉丽约翰逊当配角)

2001年,斯嘉丽约翰逊17岁,距离她第一次参演电影已经过去10年。18年之后,她出演的“黑寡妇”在漫威电影宇宙中大放异彩,也为她赢得了至少5000万美元的收入。

17岁的斯嘉丽约翰逊,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未来投身到商业电影中赚到那么多钱,那时的她,已经出演了几部小众的独立电影,也算小有名气。

后来她遇到了著名的科恩兄弟。在连续推出了《谋杀绿脚趾》《冰血暴》《巴顿芬克》之后,兄弟俩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悬疑、犯罪类型的电影。这次电影的名字叫做《缺席的人》。

斯嘉丽约翰逊出演过哪些电影(17岁的斯嘉丽约翰逊当配角)(1)

乍看之下,观众可能会有点迷惑:都2001年了,为什么电影还是黑白的?看着怪压抑的。没错,这就是科恩兄弟想给人带来的感觉。开头冗长的旁白加上男主角不苟言笑的脸,一切似乎都是那么无聊。

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导演的刻意安排——电影正式版本是原本彩色后来转制的黑白,在电影的细节之处比老旧的黑白片更加细腻,黑白之间的色彩过渡也更加自然柔和。这种色调,就是为了表现整个无聊和压抑的世界,还有其中压抑和无聊的人。

男主角由比利·鲍伯·松顿扮演,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理发师艾德。他作为跟班,在理发店担任次席理发师,但理发店不是他的,而是他岳父的。岳父死了,理发店又由儿子接手,也就是男主角艾德的妻弟。令人烦躁的是,妻弟是个话痨,每天喋喋不休。

艾德,没话说,也没钱,也没有了感情生活——他的老婆似乎跟自己的上司出轨了。这算是平淡无聊的生活中唯一能让人能打起精神的事情了。

斯嘉丽约翰逊出演过哪些电影(17岁的斯嘉丽约翰逊当配角)(2)

科恩兄弟的镜头设计很巧妙,在艾德与妻子同时出现的镜头里,妻子从来没有将目光直视过他。下棋的时候,她的眼睛盯着棋盘;洗澡的时候,她的眼睛看着杂志。但是在动作和语言上她并没有冷落自己的丈夫,洗澡的时候她会让他帮自己刮腿毛,然后盯着杂志夸奖一句:谢谢你,亲爱的。

在二人的站位上,两个人之间总是隔着东西,棋盘、浴池的水,餐桌,甚至一起坐在沙发上的时候,也会在中间留出空位。单从视觉上来看,两个人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

艾德也由此怀疑自己的妻子已经出轨了,这时候他的平淡压抑的生活才出现了一丝波动。这时候,片子就开始走上了“犯罪片”的套路了。艾德被一个偶然来理发的推销员说服,准备投资开一家干洗店,虽然他并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个真的能发财的东西。关键是,艾德没有钱。

剧情急转直下,他变成了写匿名信的勒索犯,勒索对象正是他怀疑的妻子上司戴维。他成功了,在拿到钱之后给了推销员,却被戴维发现,二人厮打之下失手杀了戴维。然后妻子被警察作为怀疑对象进行了逮捕。

斯嘉丽约翰逊出演过哪些电影(17岁的斯嘉丽约翰逊当配角)(3)

艾德无所适从,只好每天去邻居家里听邻居家的天才钢琴女孩——斯嘉丽约翰逊,缓解压力。只好请来著名律师帮她辩护。而律师则雇佣了私家侦探进行调查,继而发现戴维是个谎话连篇的人,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辩护。妻子得知自己被骗,羞愤自杀。艾德送钢琴女孩去大音乐家那学习,却被告知其并无天赋。在回来的路上,钢琴女孩想要为艾德献身,却引发车祸。

在车祸中醒来之后,艾德又被警察告知:推销员已经死了,他是首要怀疑对象,因为推销员身上找到了二人的开店合约。完美的证据链。于是艾德被认定为凶手入狱。

但是艾德知道,这个人真的不是他杀的,他只是杀了另外一个人。但同时他也真的有了报应进了监狱。

整部影片中没有出现一个名人、富豪、明星等大人物,所有人都是在平淡压抑中挣扎的小人物。所有角色都面临一个问题,当平淡压抑被打破的时候,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律师有引以为傲的过往胜诉案例,这个案件却因为被告自杀而毫无用武之地;钢琴女孩日复一日的练习,被周围人交口称赞,却被大音乐家告知毫无天赋;白手起家的混混戴维,每日生活在妻子的阴影之下,开店已经耗尽积蓄,却又被人讹诈;艾德妻子面对无聊的丈夫,毫无感情的婚姻,浑浑噩噩地出轨,没想到东窗事发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在片子中,导演借一个配角之口说出了一个科学理论:你看到的越多,你得知的真相就越少。这是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也是各个人物之间行动的起因和结果。

斯嘉丽约翰逊出演过哪些电影(17岁的斯嘉丽约翰逊当配角)(4)

片子的港台译名《绿帽奇案》,乍看之下倒是一个颇能吸引眼球的题材,似乎还能由“绿帽”这个词预示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无法表现出科恩兄弟想表达的东西。

导演的刻意安排,除了出现在男主角艾德眼中的飞碟表现荒诞之外,还有一个令人注意的点就是几乎没有配乐。音乐本身带有节奏,而节奏容易引发人的情绪变化,带有的指向性太明显。除了环境音之外,出现配乐的几个地方都是钢琴女孩的现场弹奏——唯一一个不是现场弹奏的地方就是艾德的车祸。这一特例除了表现出男主车祸瞬间的错愕,即对于钢琴女孩纯洁形象的崩塌,是一记强力的耳光。

最后整部片子的结果似乎只有一个疑问:杀死推销员的凶手到底是谁?也许只是一个路人,但正是这个人,与片子的题目《缺席的人》完美契合。而观众则被“测不准原理”困住,虽然看完了整部电影,依旧找不到真凶。

在结束的一刻,整部片子的荒诞意味达到顶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