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

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开放的只有神道、明成祖长陵、万历定陵和隆庆昭陵。最近,武宗的康陵试开放了。长眠在天寿山麓的另外九位大明皇帝,不管生前有没有作为,不管是不是奇葩,身后的安宁都有了。

但对于喜爱历史的人,这难免有遗憾。有一个介绍西汉和唐代帝陵的纪录片《帝陵》的主题歌有一句“你我相隔黄土间,往事得失深感叹”。现在介绍啥古迹、风景的纪录片都有,但为啥不在家看电视、看书,非要走出去?喜欢看古迹的,其实会怀着点“感同身受”的心理,心中充满一种感怀。至少,也有点好奇心。

大明的十三位皇帝,生前身后那么“好玩”,如今被“深锁”,属不属于“资源浪费”?

徒步十三陵是一个很好的户外,但对于老膝盖,距离就有点长。仔细研究了一下十三陵陵园分布,它大概可以分成“三堆”——神道和德陵、永陵、景陵算一堆;康陵、泰陵、茂陵、裕陵、庆陵、景陵算一堆;思陵、昭陵、庆龄算一堆。长陵可以根据需要被归到任何“一堆”,因为那里有返城车的始发站。

德陵,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的陵墓。不开放。

大明传到朱由校的时候,已经到了按下葫芦浮起瓢、内有忧外有患的地步。若非有朱元璋、朱棣那样的能力,已经难揽狂澜于既倒了,何况是一个16岁少年。如果生长在一个普通人家,他可能是一个出色的工匠,一流的木匠。可惜,晚明的情况太复杂,需要朱元璋、朱棣再世,一个“六级木匠”的水平是明显不足够的。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葬于德陵。德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太难为他的继任者崇祯了,在近乎无米之炊的情况下修建帝陵。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

十三陵德陵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有公交到达德陵村。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2)

德陵的五孔桥在十三陵各陵中算大的,保存也算比较好的。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3)

桥面重新铺设过了,桥上不让过机动车。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4)

神功圣德碑。就连清代补修齐胸高的宇墙都没了,只剩基座和这通无字的石碑。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5)

此时不到下午两点,但看这天色,就仿佛它的主人所掌舵的大明,日暮西沉。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6)

德陵不开放。离老远拉了一个线,连门口都不让靠近的。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7)

德陵的隆恩门早已不是原状,毁了修修了毁,现在这个应该是按照乾隆朝修复的样子而修复的。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8)

隆恩门前的古树。用绳围出的范围就是止步位置。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9)

德陵,历经磨难,修的时候就钱不够,人力、物力、财力,处处捉襟见肘。明末被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济格带兵毁过一次地上建筑;崇祯抽空进行了重建;乾隆朝做了拆大改小的修复;民国时期隆恩门、隆恩殿均毁;49年后被雷电击中,明楼、宝城及其它附属建筑残坏较为严重。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0)

生在帝王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吗?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明熹宗,如果只生在富贵人家,哪怕就是平民百姓之家,也许都会平平安安一生,会成长为受人尊重的艺术家。帝王之位对他们不合适,于国于家于己都是不幸。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1)

隆恩门不让靠近,但可以沿着旁边的公路往后走,可以看到明楼和宝城。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2)

侧面看到一个门,就走过去看了一下。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3)

从门缝中看到方城的墙。为啥非得看一眼,好奇而已,不看也没什么。倒是觉得,既然已经修复了,还安排了人看守,为啥不能安排开放呢?

美其名曰“保护文物”,但也还有一句“养在深闺人未识”,不管对于姑娘,还是文物,只要不被大家看到,是没有意义的。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4)

对于墓主人,哎,一声叹息吧,也是可怜人。他爸,光宗朱常洛,是他爷爷万历一时兴起的产物,一直不被万历重视。万历喜欢的是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一直拖着不立朱常洛为太子,直到不能再拖了。对于儿子都不重视,对于孙子又能有多少关爱呢!据说,朱由校都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匠活,但此时的大明需要明君,不需要好木匠。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5)

从侧面看隆恩门,这规模跟地主家的大门也没啥区别。

熹宗朝最出名的人就是魏忠贤了。我一直不能理解现代人为啥还有人支持魏忠贤?难道不怕被抓进东厂西厂挨一顿烂揍?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6)

衰草落日,就仿佛大明的悲凉挽歌。

朝堂上有几派、有争论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皇帝居中裁决做出正确判断。可惜,朱由校不是那样的少年。

历史上的明十三陵是怎么来的(从门缝中看一眼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7)

从五孔桥这个角度看过去,德陵地势很不错啊。

书上记载,明熹宗张皇后也葬在这里。明末那么乱,一个女子的归宿,也许未知。是否真的被葬入德陵,还得等到打开德陵的那一天才能确定。

推荐相关阅读:

十三陵:神道碑亭里的龟趺少有的润泽,是石质好还是被摸的

十三陵神道:从装束上看,他们是大明勋臣

延安清凉山:发现一尊体态第一的阿难和一个二次改造的洞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