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

符纸木剑今犹在,不见当年捉僵人!

怀旧港片,我总会想起一个人——“僵尸道长”林正英!他身穿道袍马褂,手拿桃木剑和镇妖符,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大义凛然的正气。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1)

毫无疑问,后僵尸片时代,人们无比怀念英叔。

在我的印象里,童年的那些阴影,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香港的恐怖片。尤其是僵尸片,总是和林正英画上了对等号。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2)

然而25年前的今天,随着这位大师的陨落,标志着一个经典的僵尸时代终结。在这个丧尸片席卷全球的年代,僵尸片似乎鲜有问津。时不时抓起儿时的回忆,以林正英为代表的僵尸功夫片,绝对是影史独一无二的存在。

高深的茅山术,穿着清朝官服的僵尸,手持桃木剑的茅山道士。

总是能把我们吓得魂飞魄散后,又让人破涕为笑。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3)

那么为什么林正英版的僵尸片能成为一代的经典呢?首先英叔出色的武术功底

林正英生于1952年,从小家境贫穷,父母需要养包括他在内的六个兄弟姐妹。

于是林正英到达一定的年纪,便跑到了香港春秋戏剧学院,拜京剧名家粉菊花为师。

粉菊花是当时香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创立了「粉家班」。

尊龙、罗家英、钟发,都是她旗下的得意门生。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4)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5)

而大量台前幕后的武术指导经验成就了后来的林正英僵尸片。

茅山道士九叔的形象,轻灵矫健的身手,一字眉,日常严肃脸却又不失幽默,在戏中与僵尸刺激幽默的互动也一直在刺激着那时候的我们的肾上腺素,让人不厌其烦觉得有趣。还有一点,英叔在片中是僵尸的克星,这更像是家里不苟言笑默默奉献的长辈,给人安全感。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6)

冷幽默风格

当然,精干的师傅配上惹事的徒弟,也是电影的一大特色。

特打的秋生,流水的文才!

还有那个负责搞笑的队长阿威.....

以及时不时出现的美艳女鬼。

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都成为了观众不可磨灭的记忆!

从此,香港僵尸片的时代正式开启。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7)

时代背景

在香港80年代期,对于虚幻,鬼神之说还是非常盛行。林正英对于演员职责的尽职尽责。林正英也正是如此为了能够更贴和现实,更是去学习了茅山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念咒,施法,咒符,咒印,以及耍剑其实都是茅山术中学习到的,所以使得我们看林正英表演的非常真实贴切于社会现实,我们看了也是信以为真,所以才能导致林正英版的僵尸片能够成为这一代的经典。

就是林正英对于角色背景,以及文化充沛的认知。细看场景的精细程度,都做到贴合于当时的场景,因为当时的科技,特效并还没有特别普及,只能够人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搭建,在到每个僵尸身上的服装,道士的服装都是加工到极致,使得拍摄出来的效果非常的逼真,让人看了有无法磨灭的印象。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8)

坊间传闻,就连向华强见到林正英也要喊他一声“九叔”。

不过《僵尸先生》最大的成功在于,影片运用了极其荒诞的手法,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配合大量紧张刺激的动作元素,令电影散发独特的魅力。

即使面对来势汹汹的僵尸,只要有林正英在,就是该片最大的强心剂。

尽管后续的作品都很有诚意,《驱魔警察》和《非洲和尚》都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但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在票房上无力回天。

即使这样,林正英的僵尸片也比绝大部分作品质更优秀。

为什么会越拍越烂?

一是后来的僵尸片,都很难跳出已经默认好的框架。

二是只能说,《僵尸先生》起的头实在是太好了。

钱小豪会是林正英的接班人吗?直到后来英叔的大徒弟钱小豪接连拍了十几部僵尸片,一部不如一部,僵尸片时代过去了。虽然想接过师傅的衣钵,也只是学到了形,有点像而已。

林正英的第二个僵尸片(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9)

时代变了,拍摄不伦不类,海报与剧情不符,捉妖记不像捉妖记,动作片太敷衍,剧情是戳劣的模范。大写的尴尬,唯独一部麦浚龙的“僵尸”挽回了香港僵尸片的最后尊严。

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

或许这就是英叔独一无二的地方,哪怕放在香港电影人才辈出的黄金年代,依然没有人能接过他的衣钵,将之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