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怎么讲(女娲补天的救民智慧)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轴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画卷便徐徐展开:母神女娲修补苍天护佑子民,神农氏遍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精卫鸟衔石木以塞东海,大羿不畏强暴射九日拯救黎民,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愚公誓要穷尽世世代代移走王屋太行二山-----诸如此类的神话传说,在逐水草而居的人类历史上生发 ,并世世代代流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怎么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怎么讲(女娲补天的救民智慧)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怎么讲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轴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画卷便徐徐展开:母神女娲修补苍天护佑子民,神农氏遍尝百草开创农耕文明,精卫鸟衔石木以塞东海,大羿不畏强暴射九日拯救黎民,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愚公誓要穷尽世世代代移走王屋太行二山-----。诸如此类的神话传说,在逐水草而居的人类历史上生发 ,并世世代代流传。

太行山脉北起阴山、燕山山脉,沿东北-西南方向绵亘千里,如一条巨龙盘桓在古老广袤的北方大地上,巨龙脊梁上的最高之地就是上党大地,“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古上党地区,地处黄河中游,雄踞太行山脉南端,西北有太岳山系的余脉,西南接中条山,在它的脚下,浊漳河一路欢歌,流经河北河南,进入海河水西的南运河。山雄水秀的上党大地,创造了辉煌的地域文明。自春秋战国以来就一直是历代不断的远古神话传说密集区,其源流之原始、密度之集中、内容之详备,尤其是历代相沿不断、循序而下的特点及现存的大量各类传说的遗迹、遗存等,是全国其它地区无法比拟和取代的。神话传说固然不等同于史实,但大都折射着或多或少的史影。上党古神话传说,既是一种原始文学,也是自成体系的文化现象,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亦可窥探出原始初民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女娲补天的救民智慧

“娲皇庙在西南天台山,相传即炼石补天处,名望儿台。”“在县西南二十里处,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平坦,日出人皆无影。传娲皇炼石地,名望儿台”—《潞安府志》

在长治市上党区北呈乡天台山上有一处不算甚高的土台,每逢夏至日,不管是旭日东升的早晨,还是烈日炎炎的中午,或者是夕阳西照的傍晚,此台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阴影。清代程子玿曾赋诗赞叹:“莫怪此乡风最古,补天原有圣人台”。这个圣人台,在当地被称为望儿台,也叫无影台,便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炼石台。

小小一个土台,见证了千万年前那场“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的惨烈,催生了“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的希冀,承载了浩劫后“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初民们劫后逢生的喜悦。《淮南子.览冥训》用九十一个字,为上古时期那关系人类存亡的大洪水中,华夏民族的母神——女娲自救救民的场景和智慧作了画像:她在天台山上架起高炉,炼了九九八十一天,五彩石终于化成了岩浆,女娲用岩浆把天的裂缝补好,用炉草灰铺在地上,把水吸干,据说上党盆地的大片平原就是女娲用炉灰铺成,一些地方能从地下挖到黑土,人们说那就是当年用来吸水的炉草灰。

女娲补天,是另一类版本的原始先民治水,也是先民自救及救人智慧的展现:杀恶怪,是消灭部族的外辱和内敌;炼五色石、芦灰铺地是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是一个简化版的立国建设缩影。早期人类,是逐水草而居的——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发祥地,对应四条大河而生: 巴比伦文明——巴比伦河、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印度文明——恒河、中华文明——黄河。从有人类开始,就是在既依赖水又管理水的轮回中前行。大雨滔天洪水泛滥,摧毁了原始人类赖以藏身和躲避天敌的洞穴 。面对大自然的淫威,人类无疑是弱小的,逃避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在《圣经》中出现了“诺亚方舟”,人类选择了逃离;而与“洛亚方舟”同时期的“女娲补天”神话,人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积极的、知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后来的大禹治水,也是这种精神的一脉相承和华夏式智慧的延续和发展。

从许多现存的资料推测,女娲补天,是人类与自然抗争的缩影。“四极废”“九州裂”,即可理解为山崩地裂的自然灾害,也隐含着族群争斗和分裂。《论衡.谈天篇.》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倾地陷中,女娲带领她的族群奋起反抗,补苍天,断鳌足,杀黑龙, 积芦灰----,大洪水退去,风调雨顺,邪恶者退败消失,四海升平-----

在上党地区,有关女娲的传说非常多,并留存有许多祭祀女娲的祠庙:潞城市戚里店娲皇圣母庙,襄垣仙堂山娲皇宫,襄垣城关镇娲皇庙,平顺中五井乡堡沟村东北娲皇宫,平顺东寺头乡井底村娲皇庙、阳高乡鹞坡村东北娲皇宫,黎城平头乡岚沟村三皇圣母庙,广志山巅娲皇梳妆楼,武乡韩北乡下合村娲皇圣母庙。 以长治为中心,临近省市也扩散流传着女娲补天的传说和遗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太行山沿线:晋城市磨齿山娲皇庙,阳城县南郊祭祀女娲的高媒神祠(百子庙);运城的风陵渡,临汾洪洞的娲皇陵;平定县东浮华山的女娲庙,河北涉县响堂山的娲皇宫等,这些有关女娲神话及其信仰“遗迹”的记录中,很明显的看出,女娲和上党的关系非常密切,沿上党辐射出方圆千里,是以游牧、渔猎、采摘为主的母系氏族的缩影,又有人类从迁徙到定居的影子。每一个神话故事,都是人们内心善念的外在体现,它寄托着人们对天命的敬畏,对正义的期盼,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