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到的诗经(注音读书笔记18诗经)

召南·羔羊

  • 这首诗描写大夫退朝后,自公门回家时摇摆慢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古代学者多认为是赞美其洁白纯正,德如羔羊;近代学者多以为是讽刺其吸食人民血汗过着奢侈生活,却无所事事。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tuó。

退食sì自公,委wēi蛇yí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yù。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zōng。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1. 素丝:白丝。

2. 五紽tuó:指缝制细密。

紽tuó:指皮毛的缝合处,下文的“緎yù”、“总zōng”同义。另一说,是古代计量丝的单位:“紽、緎、总,皆数也。五丝为紽,四紽为緎,四緎为总。”就是说五缕丝为紽,二十缕丝为緎,八十缕丝为总。

五:一说通“午”,有纵横交错的意思,这里指交叉缝制,意在表示很工巧精致。

*也有人理解为裘衣旧了,缝了又缝,表示质朴廉洁,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有些牵强。

3. 退食sì:从公家吃饱饭回家。

食sì: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左传》中曾提及“公膳日双鸡”,所谓常膳,也已很奢侈了。

*食,作为“饭”的意思时,旧时读音为sì,如成语“箪dān食sì瓢饮”,平时真没有注意,这里是读作sì。顺便引申下,“箪dān食sì瓢饮”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说的是颜回生活清苦,却始终满足、乐观,精神境界极其高尚,后多用来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4. 委wēi蛇yí:同“逶迤”,原指绵延曲折的样子,这里指从容自得的样子。

5. 革:去了毛的兽皮,通常作为裘的里子。

高中学到的诗经(注音读书笔记18诗经)(1)

读书笔记参考资料来源:

[1]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6

[2]骆玉明解注,细井徇撰绘,《诗经》微信读书电子版,果麦文化,三秦出版社,2017-12

[3]王力、岑麒祥、林焘等编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声明:

1.本文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正版图库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2.本文个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