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

1978年,三名小学生相约到苏州瑞光寺游玩,在寺里的宝塔上掏起了鸟窝。

没想到鸟蛋没掏到,却发现了一个“工艺品”,几个小家伙便将它拿出来轮流把玩着,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价值50亿的国宝级文物!

这个国宝文物究竟是什么?又凭什么价值50亿?

既然这个国宝是在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那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下这座神秘的瑞光寺塔...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1)

瑞光寺塔的千年历史

瑞光寺位于苏州盘门,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寺。

据志书记载,这座寺院是三国东吴孙权时期,孙权为了欢迎康居国僧人性康专门修建的。

到了247年,孙权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又在瑞光寺中修建了十三级宝塔,并在里边供奉着舍利子。

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被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打破,东吴被吞并,孙权这个历史人物就下线了。

而他主张修建的这座寺院和佛塔却一直矗立在苏州,成为了苏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岁月的流逝,寺院和佛塔逐渐在风雨的侵蚀下渐渐破败,到了五代后晋时期,地方机构对佛塔进行了修缮,塔顶多了一块御赐的铜牌。

不过,在五代后晋之后亦是战乱四起,修缮后的佛塔还是遭到了破坏。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2)

北宋景德元年(1004 年),破败凋敝的佛塔直接被推倒重建,并改为七级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被朝廷赐名为“瑞光禅寺”。

关于这一次的重建,后世也有学者认为这个佛塔就是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的,与三国时期的佛塔早已不是同一个。

而这次重建工程,可谓声势极其浩大,整个建设过程居然耗时26年之久。

尽管这一工程举世瞩目,但在战乱的年代,寺院和佛塔后来还是经历了多次战火,因此它大部分时间呈现的都是衰败不堪的景象。

经过多次修修毁毁,这座佛塔始终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每个朝代的兴衰故事...

小学生误打误撞发现国宝

到了新中国时期,这座佛塔终于迎来了清静的日子,得以安安静静地享受着众人的瞻仰。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3)

对于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塔,尽管它已经褪去了往日的辉煌,但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还是会前去观赏一番,就连小学生都慕名而来。

1978 年4 月 12 日晚,苏州当地的三个小学生顾龙兴 、刁先廷 、王建平正值暑假(话说那时候放假好早),他们感觉在家玩得无聊,便相约一起去瑞光寺塔转转。

当时瑞光寺还不是景点,也就没有人看管,几个小家伙来到寺里四处游览了一番发现并没有什么意思,便蹦蹦跳跳地上了佛塔。

他们走到第三层时,一群鸟被惊得飞了起来。

这时,一个熊孩子忽然惊呼道:“哇,快看那有个鸟窝!”

另外,两个熊孩子立马探头过去,发现塔身长出的树杈上果然有个鸟窝,里边还有几颗白白的鸟蛋。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4)

这时,发现鸟窝的那个熊孩子忽然提议:“走,我们去掏了这个鸟窝!”

此话一出,其他两个小鬼立马来了兴致,于是,三人便合力朝着鸟窝伸手够去。

最前面的熊孩子,无意间摸到了一块砖是松的,便将它抽了出来。

不料,、抽出一块后旁边几块砖也松动了,于是他们一连拿走了好几块砖,坚固的宝塔居然被他们掏出了一个洞。

这时候他们早已忘记了掏鸟窝的事,而是探着小脑袋朝着这个小洞看进去。

很快,他们发现下面是一个更大的黑漆漆的洞。

掀开砖头露出的那个洞很小,一次只能通过一个小孩子的身体,三人想进去一探究竟但又害怕得很,没有人敢走在前面。

不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终他们以猜拳的方式选出了带头人,随后便钻进了那个黑洞。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5)

进去之后,他们才发现这里边原来是个暗室,暗室里藏着一个一米多高的黑色箱子,打开黑箱子后发现里边还有一个箱子。

三个熊孩子看内箱上的花纹很精致,猜想这里边可能藏着什么好玩儿的东西。

可这个暗室实在太小了,于是,他们合力抬出了这个重重的木箱子,从三层扔到了一层。

随后他们下到一层打开箱子,看到了一个精致的“木雕”,上面还镶嵌了很多珍珠玛瑙。

他们好奇地抚摸着“木雕”上面的雕塑和珠串,准备把它掏出时却发现它已经断了。

随着“木雕”发出断裂的声音,三个熊孩子似乎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便慌忙离开佛塔各回各家了。

无与伦比的真珠舍利宝幢

回家后,其中一个熊孩子将这件事告诉了家长,家长根据孩子的描述断定,这物件儿可能是文物,于是便立刻上报给了文物保护局。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6)

很快,文物保护局就派出了专家前来查看,专家们赶来时发现黑箱子已经被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个银杏木制作的内木函(也就是内箱子)。

这个木函非常精致,高度有 124 厘米,四面绘着“四大天王”的彩绘,画工精绝,色彩斑斓,这画工竟然不输给唐代知名画家吴道子!

而这里所说的“四大天王”与当下寺庙中的四大天王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是经过古代神话故事改造的魔家四将,这四将分别是:

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塑身是青色的,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魔礼红,塑身是红色的,手持蛇;

北方多闻天王魔礼海,塑身是绿色的,手持伞;东方持国天王魔礼寿,塑身是白色的,手持琵琶。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7)

传说这几个天王的职责分别是管风、管调、管雨、管顺,合起来就是掌管人间风调雨顺,保佑天下太平。

而木函内壁上则写着“大中祥符六年”,也就是公元 1013 年。

这短短的六个字确定了木函的珍贵身份,也有力地证明了这座佛塔的确在北宋年间重修过。

而打开木函后,里边的东西直接让众人惊呆了!

只见木函里边躺着一个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舍利宝幢(存放舍利的容器),而这正是举世罕见、无比珍贵的北宋真珠舍利宝幢!

先前,孩子们一直说的木雕其实就是这个宝幢,只不过孩子们“不识货”才管它叫做木雕。

专家们将这些东西全部带回文物保护局后,立马开始仔细研究这个宝幢。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8)

经过查看宝幢,并结合相关史学资料,专家判断宝幢主体用料是用名贵的楠木,整个结构分为三部分:须弥座、佛宫、刹。

宝幢最底下的部分是须弥座。

须弥座的整体形状呈八边形,这在佛教中象征着八方天。

而这个须弥座又分为了三层,分别是: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

底座周身围着八只精致的小银狮,每只小银狮都栩栩如生,神态独特,似乎在合力守护着宝幢。

整个底座上描绘着各种宝像和缠枝图案,底座上方则环绕着木质描金勾栏。

镂空的栏杆里边竟然雕刻着须弥山海,一根海涌柱被翻滚的海浪托举着,一条鎏金银丝穿珠九头龙盘绕在柱子上面,气势非常浩大。

再看那“海面”上还有惟妙惟肖的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大天王”威武霸气地站在云端俯瞰着海浪。

而他们的旁边则站着四位美丽的“天女”,看上去更是灵动无比。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9)

最后来说说须弥山,须弥山上站立着八大护法天神,虽然是木雕,但却散发着一股飘逸灵动之美,他们守护的地方正是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

佛宫中心立着一座宝蓝色八角经幢,在八个角上分别以多种字体刻着“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

在佛家的语言体系里,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智大慧可到达彼岸乐土。

佛宫的经幢中间是空的,里边放了一只浅青色的小瓷瓶,造型是葫芦形状。

瓶内供奉着九颗舍利子,瓶子旁边还有两张雕版印着大隋求陀罗尼经咒。

佛宫外面则是八根殿柱,柱子上面承重的是八角形斗拱梁房殿顶及戗角。

殿柱上方还有一个精致的华龛,华龛上罩着一个八角形金银丝串珠华盖。

盖脊上盘绕着八条小龙,代表八大龙王,这些龙都以鎏金银丝编制,做工也是堪称一绝。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10)

而这八条龙脊的八个角,垂坠着纷繁的宝花璎珞,上面穿着各种珍珠、珊瑚、玛瑙等,单是珍珠就有四万多颗(整个宝幢)。

整个宝幢的殿顶是一个丹漆佛龛,龛内放着细颈宝瓶,瓶上雕刻着观音、童子。

宝幢最上面的部分就是“刹”了。

这一部分由白玉、水晶及金银制成,八条银链子从刹上垂下来,刚好与底下的华盖八角相连。

刹顶则是一颗大水晶球,直径3.4厘米,四周有银丝火焰光环,寓意着“佛光普照”。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11)

相信看到这里,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知道为何它价值50亿了,毕竟我国的文物,工艺复杂、用料奢侈到这个程度并不多见。

而这个宝幢能被三名小学生发现,最终出现在博物馆里(复制品),也算是为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珍贵的《妙法莲华经》

其实,这三名小学生发现的黑色箱子里,除了有这个宝幢,还有一份珍贵的《妙法莲华经》。

只不过当时的真珠宝幢太过于光彩夺目,掩盖了《妙法莲华经》的光芒,今天我们不妨也来了解下这个《妙法莲华经》。

根据这三名小学生的回忆,当时他们摸进瑞光寺塔这个暗洞里时,先锤开了最外层的黑箱子。

最开始摸到的一沓纸,他们便点燃了其中的几张用来照明。

点燃之后,他们发现这是一沓黄色的纸,摸起来跟现代社会用的纸很不一样,不过他们当时并没有在意这些纸。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12)

后来,经过研究鉴定,专家们判断这正是佛法名卷《妙法莲华经》,这个经书一共有7卷,当时小学生点燃的是其中1卷。

而这些黄纸,其实就是宋代非常著名的“碧纸”,“碧纸”是由桑皮制成的,具有防水防腐的功能,是当时最昂贵的一种纸。

与现在的纸张相比,“碧纸”摸起来有沙沙的声音,纸质非常好,

按照《妙法莲华经》的铸作年份来推断的话,这种纸至少可以存放千年。

翻开书卷后,可以看到上面的内容是宋雕版印刷的,文字是用“泥金”书写的。

所谓的“泥金”就是金泥,是水银和金粉混合而成的泥状物体,可用毛笔蘸取来写字。

虽然《妙法莲华经》没有宝幢那样珍贵,但也是佛家非常有名的经书,其研究价值也是很高的。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13)

而这两件文物的“出塔”让苏州博物馆瞬间提升了身价,尤其是真珠宝幢,可谓镇馆之宝。

不过由于真珠宝幢太珍贵,并且被损坏了一部分,因此原件并没有被放到博物馆的展示区,而是存放在苏州博物馆地下室的保险柜内。

为了弥补这个未能展出的遗憾,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于1978 年下半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真珠舍利宝幢复制小组。

负责复制工作的大师们看着这个集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和银等众多宝贵材料于一身的奇宝,顿感压力山大。

好在经过众多工作人员一年多的研究制作,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终于成功复制出了真珠舍利宝幢。

尽管这个复制品与原件相比相差甚远,但总算是模仿了七八分相像,看起来也是非常震撼的。

后来,这个复制品被送到了苏州博物馆供游客前来观赏,只要是看到的人,无不惊叹古人超高的智慧和手艺。

苏州小学生掏鸟蛋(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14)

不过遗憾的是,真珠宝幢到文物专家手里时,已经被损坏了一部分。

此外,关于这个真珠宝幢的资料也很匮乏,因此专家们没办法通过研究断定,这个旷世之作究竟是出自哪位僧人之手!

结语

到这里,这件真珠宝幢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了。

不过,我们也通用这三个毛孩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应该反思:

现在的文物科普应该更加深入群众,深入校园,从而让更多人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保护文物的社会氛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