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1)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2)

2019年,山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全省上下倾力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双一流”建设,科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新旧动能转换,高教合作,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基因传承,高职教育等众多方面亮点纷呈。

为此,“山东教育发布”开设“山东高教再出发”专栏,通过数字梳理和案例呈现,展示山东高教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3)

立足“强农兴农”这一主线,一年来,山东农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以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前瞻性、关键性科学研究,不断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为强农兴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视频:果树栽培学家束怀瑞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4)

纹枯病是严重威胁农作物生长的病害,对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通吃”,但由于缺乏很好的抗病亲本材料,学者们一直无法找到攻克它的关键点。

不久前,山东农大储昭辉教授成功地从玉米中克隆了克隆全球首个抗纹枯病基因,并揭示了该基因产物通过调控细胞壁重要组分木质素合成而增强植物抗病性的新机制,为水稻、玉米以及其他作物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与改良提供了靶标。10月1日,这一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

储昭辉说:“这个病害严重危害国家粮食安全,这十多年来我一直聚焦纹枯病的基础研究,‘十年磨一剑’,为祖国母亲生日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强化科研,强农兴农,这是山东农大人的情怀。一年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5)

储昭辉教授(左四)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做课题研究

张修国教授主持完成的“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该校近四年来获得的第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麦收时节,李斯深教授率领团队,借助“山农29”“山农30”两个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两破冬小麦全国单产记录。“不仅这两个品种还有潜力可挖,我们还在继续围绕优质高产培育新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李斯深说。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6)

李斯深教授(居中)指导学生了解小麦生长情况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郝玉金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已系统解析果树果实品质形成和保持的分子机理与调控机制,证实了MBW蛋白复合体对果实品质的全面影响,“用好这个蛋白复合体,让中国人吃上最好的苹果,这就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初心和使命”,面对未来,郝玉金信心满满。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7)

郝玉金教授在实验室潜心科研

米庆华教授团队研发出的园艺作物专用调光棚膜、五层共挤棚膜、多条带差异降解地膜等核心应用技术,解决了我国农膜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杨越超教授团队创新性地研发出磁性自组装型超疏水生物基控释肥料,让控释肥料“穿”上微纳米级“外衣”,使其养分控释期提高1倍左右,实现与大田作物需肥期同步……

“‘山农酥'梨优质、耐贮、极晚熟,个头大,吃着很甜、水分高、没渣、里面的核很小,市场上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品种。我今年就想种50亩,为村里的脱贫攻坚助上一把力。”山东单县徐寨镇芦目村农民孟宪启的话语让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特别欣慰。

作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的陈学森一直把打造水果产业体系、让果农通过自己的成果和技术增产致富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把选育的近30个苹果、梨等果树新品种及摸索出的配套栽培管理方法,都免费给果农用,刚育成的“山农酥”梨及管理技术已在山东泰安、聊城、烟台、济宁、菏泽等地推广过万亩。“尤其在菏泽4区、7县都有了示范种植基地,以梨清膏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也正在菏泽筹建原料基地。”陈学森说。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8)

陈学森教授(左一)为果农现场讲解果树管理技术

近期,山东农大组织100余名专家奔赴菏泽、聊城、临沂、泰安等22个贫困县现场培训、技术指导。这也是该校为打通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而实施的“五个一工程”内容之一。

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对记者说,“五个一工程”,就是借助学校科技和人才力量服务一个整建制区县的优势产业发展,派一名科技副职联系和服务地方,组建一支专业化科技团队,建立一批技术示范基地,最终形成学校服务产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机制。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9)

山东农大研究生专心致志做课题研究

“强农兴农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正在省内兖州区、汶上县等10余个县示范推广测墒补灌与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大于振文教授说。现在学校200余名专家教师,长期分布在192个县、910个村、162个企业的1100多个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服务,成为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传播者,一手带出了凯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蒙阴县京合富民专业合作社等不少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10)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观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郭翠华)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sdjyfb)

往期精选

山东高教再出发(十)青岛大学:立足“高端”引才聚才

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高教再出发)(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