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杀魏忠贤为啥没银子(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喜欢明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在一些野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崇祯末年,大同宣府接连失陷,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之时,太监曹化淳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崇祯闻之恻然,下密诏为魏忠贤收了尸。很多人据此认为这是崇祯后悔杀了魏忠贤的证据。

那么崇祯真的有后悔杀了魏忠贤吗?

崇祯杀魏忠贤为啥没银子(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1)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段记载的出处。这段记载最早出自冯梦龙的《燕都日记》中:

“起复内臣曹化淳,密旨收葬魏忠贤遗骸。化淳昔事忠贤,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上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首。呜呼!此真谬举矣。”

冯梦龙认为,这是“谬举”。

崇祯杀魏忠贤为啥没银子(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2)

戴笠在《怀陵流寇始终录》中也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

化淳曾比魏忠贤奏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化淳逆党,久怨朝廷,乘危进身,以开门迎贼,而都人谓忠贤耳目明,赏罚果,贼起当即灭,化淳之言不证。魏忠贤置王安于死地,而曹化淳乃王安名下下,此当更考之。

戴笠是清初人,这里写了“更考之”,可见他对此事是持怀疑态度的。

而王世德则直接对这件事持否定态度。王世德是锦衣卫佥书,算是崇祯的近臣,所以他的说法可信度较高。他对此事极力反对,认为这种说法“荒谬不足致辩”。

《崇祯遗录》.王世德:

野史有上命收魏忠贤骸骨一事,荒谬不足致辩。

种种关于此事的记载说曹化淳不仅和崇祯说了这句话,而且崇祯还下密旨命人给魏忠贤收了尸。

曹化淳是崇祯的亲信太监,曾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受崇祯的信任。

那么曹化淳会说这句话吗?

崇祯杀魏忠贤为啥没银子(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3)

明朝的权监很多,英宗的时候有王振,武宗的时候有刘瑾,曹化淳跟他们一比较,也只能算是个小角色。曹化淳之所以被人记住,大概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是曹化淳私自打开了城门迎大顺军入城的。关于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要讨论的是曹化淳和魏忠贤的关系

首先,曹化淳不是阉党,他不仅不是阉党,而且跟魏忠贤势如水火。这里不得不提到关键人物王安。

王安,河北省雄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太监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朱常洛的伴读。王安资格很老,而且为人刚直,和东林党的关系很好,曹化淳是他的名下。

什么是“名下”呢?名下是皇宫内太监的一种特殊关系,一个新太监入宫后,需要一个在宫中呆了一段时间的太监带着熟悉宫中的生活,由于太监没有后代,身家财产都由名下继承,所以这种关系早已超出了师徒关系,更像是父子关系,曹化淳能到信王府陪侍朱由检,完全都是王安安排的,可以说王安对曹化淳既有知遇之恩且情同父子。

王安不光提携了曹化淳,魏忠贤以及魏忠贤的心腹走狗王体乾也都是他提携上来的。但是魏忠贤却不像王安那样为人刚直,他认为王安是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便联合客氏将王安发配到了南海子做静军,然后又指使心腹将王安杖毙,尸体拿去喂了狗。王安的名下也遭到了魏忠贤的迫害,这其中就包括曹化淳。

所以,魏忠贤对于曹化淳来说,相当于有杀父之仇和迫害之仇,从动机上来讲,曹化淳不太可能为自己的仇人说话。

崇祯杀魏忠贤为啥没银子(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4)

其次,我们要探讨的是,曹化淳敢不敢说这话。我们在这里假设曹化淳和魏忠贤无冤无仇。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崇祯的性格入手。崇祯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可能都知道崇祯是个很勤奋的人,“鸡鸣而起,夜分不寐”,二十岁出头头发就白了,眼角也长了鱼尾纹,很多人都认为他是最不应该亡国的亡国之君。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崇祯杀魏忠贤为啥没银子(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5)

谈迁在《国榷》中有评价崇祯的言论,十分精道。

先帝之患,在于好名而不根于实,名爱民而适痡之,名听言而适拒之,名亟才而适市之;聪于始,愎于终,视举朝无一人足任者,柄托奄尹,自贻伊戚,非淫虐,非昏懦,而卒与桀、纣、秦、隋、平(汉平帝)、献(汉献帝)、恭(宋恭帝)、昭(唐昭宣帝)并日而语也,可胜痛哉!

崇祯是一个很自负的人,有一次臣子把他比作了汉文帝,本来是马屁之言,但是崇祯听了十分的不高兴,他认为汉文帝只是一个中上等的皇帝,觉得拿汉文帝和自己比不值一提。还有一次辅臣提到了唐太宗,崇祯帝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到闺门无序,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摘自《三垣笔记》)前半句绝对不是崇祯的谦虚之言,他打心眼儿里是觉得唐宗宋祖之类的人物比不上自己。

自负的后果导致了他极度的虚荣,他很爱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的面子耽误了和满清议和,耽误了南迁图存,耽误了和李自成议和,甚至直到临死前,他都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把明朝的灭亡归咎于大臣的无能。这样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不会承认他的错误,何况清除阉党是他人生的一大亮点,是他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

崇祯杀魏忠贤为啥没银子(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6)

其次,崇祯是一个刚愎自用,薄情寡义的人,对大臣有功不给赏,犯了错还要背锅,在位十七年来,不知道干掉了多少大臣,光首辅就干掉了两个,要知道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首辅是被皇帝杀掉的,可以说崇祯是很刻薄的,对宠信的大臣犹如此,更不要说给他上位制造了重重阻力与障碍的魏忠贤了。

曹化淳能得到崇祯的宠信说明他肯定是很了解崇祯的,基于对崇祯的了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说这话的,这话无异于打崇祯的脸,崇祯是绝不会饶了他的。

接下来再说一下关于这段记载的另一件事,也就是崇下密旨命人给魏忠贤收尸。

魏忠贤是什么时候死的?天启七年十一月,也就是在崇祯当上皇帝后三个月不到的时间。

魏忠贤是怎么死的呢?《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十一月,遂安置忠贤于凤阳,寻命逮治。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

魏忠贤在阜城自缢身亡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不仅将其重新加以凌迟之刑,还将其头颅悬挂于河间府的城门之上以示惩戒。

魏忠贤死于天启七年,而关于这段记载的时间应该是崇祯十七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十几年的时间魏忠贤的尸骨恐怕早已荡然无存了,想收尸基本上不可能。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这件事是无中生有的,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正史中关于这件事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