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二发射成功所蕴含的物理知识(穿护甲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自主变轨,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这背后,中科院上海分院多项硬科技成果应用于此,助力任务成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神十二发射成功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神十二发射成功所蕴含的物理知识(穿护甲披)

神十二发射成功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自主变轨,于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这背后,中科院上海分院多项硬科技成果应用于此,助力任务成功。

为航天器穿上“护甲”

宇宙空间是真空环境,航天器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只有热辐射一种方式。当太阳直接照射到航天器表面,如果没有防护层,温度会很快升到100摄氏度以上,而在太阳照射不到的区域,温度又会降到零下100摄氏度以下。

因此,航天器上都有一套经过精密计算、设计的热控制系统,包含热控涂层、热防护材料以及热管等。不管外部环境变化多剧烈,这套系统都能使航天器内部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保证舱内航天员安全和仪器设备正常工作。

此次神舟十四号任务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长寿命低比值无机热控涂层、耐高温隔热材料与组件、返回舱舷窗防烧蚀污染涂层、姿控发动机热防护材料、舱内通道照明和仪器仪表等多种载荷表面高辐射热控涂层、舷窗玻璃及光学涂层、消杂散光涂层、不锈钢灰色化学转换热控涂层、返回舱防热天线窗等十余种涂层与部件得到应用。

为航天器外表面研制“隔热衣”

航天器在太空工作的空间热环境非常极端。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处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超高真空空间环境,朝向太阳的表面温度非常高,而背向太阳的表面则非常低。

航天器设计师常通过在航天器外表面使用不同的太阳吸收率和热辐射率的涂层来调节其热平衡温度,以保证其在合适的使用温度内工作。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是我国系统研制有机温控涂层的唯一单位。

有机温控涂层研制组是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而成立的。几十年来,几代研制组科研人员克服了大量技术和装备上的困难,团结协作,刻苦攻关,研制出几十种不同用途的有机温控涂层,应用于我国已发射和在研的各类卫星和航天器型号上。在此次任务中,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的有机温控涂层、导航用陀螺油助力神舟十四成功发射。

智慧之光助力太空“照明”

此次任务中,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交会对接灯a/b、轨道舱照明灯和返回舱照明灯等4台光电产品。

其中,交会对接灯配置在载人运输飞船舱外,在交会对接过程中为GNC分系统(飞船的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的TV摄像机拍摄提供照明。轨道舱照明灯和返回舱照明灯为航天员在舱内工作生活提供照明。

LED照明产品相比于传统照明产品,具有寿命长、体积小、效率高、抗震性能佳、响应速率快、驱动电压低等优点,是太空照明的理想方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先后为“神舟七号”到“神舟十三号”,以及“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舟一号”等研制空间LED照明系统。

其中,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用于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及太空图像拍摄的照明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LED光源作为载人航天器的照明系统,也是我国首个用于太空舱外的照明系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