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1)

巴东新貌

巴东:宋代县城在江北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2)

江南信陵镇:百年前巴东县城

巴,乃古族名,亦国名也。古时巴人主要分布在川东、鄂西一带。相传周以前居湖北长阳武落钟离山一带,廪君为其首领,后向川东扩展。周武王克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位于涪陵。东汉时巴东之境在巴子国之东,故谓巴东。刘备称帝后改巴子国为涪陵郡。

巴东,系古郡名。隋朝始置巴东县。唐代先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后改置巴东郡、治秭归,继而再复置归州。宋代以降,巴东虽归属多变,县名始终未改。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3)

1980年代的巴东

都知道,巴东县城在江南。但考古发现证明:巴东县城地处长江北岸。该处遗址文化内涵上自商周,下迄明清,其中最重要的是六朝至宋代,是当时巴东旧县城所在地。

考古专家告诉我们:这里,宋代建有县衙区、民居商业区、寺庙区、仓储区,有完整的街道、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无疑,此乃迄今为止罕见且保留完整的宋代古城遗址。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4)

江北:宋代巴东县城遗址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5)

巴东:宋代县衙遗址

县衙区的正中,是规模宏大的宋代县衙官府,各种建筑做工讲究、布局严谨。衙门内外的石雕、台阶、门基、立柱、围墙、回廊、庭院、排水沟、水池等一应建筑合理分布。县城遗址西侧临江处,有一隋唐时官府建筑,后改建成寇公祠,因寇准曾在此当过县令。寇公祠后,有20多座半地穴式仓储建筑。每座底部有完好的沟槽、柱洞,还有下仓的台阶。

巴东古有楠木园镇,为川江船只进入湖北的第一个栖息港口,亦是湖北船只进入四川水域的最后一个歇脚点。楠木园发挥着码头和中转站的作用。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6)

巴东:楠木园古民居

巴东有官渡口,相传此境原名纪塘关,因唐六陵王出游江南在此渡江,故名官渡口。官渡口系水陆码头集镇,“入川咽喉”。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7)

古镇官渡口

巴东有东瀼口和西瀼口。《湖北通志》云:“夔人谓山涧之流通江者曰瀼,居人分其左右,谓之瀼东瀼西”。东瀼口,商代设郡时治所在雷家坪;西瀼口位于官渡口镇以北,在巫峡的出口处,地势独特,乃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大将张飞曾镇守于此。西壤口有殷、商、战国、汉等历代遗留下来的古墓葬群。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8)

巴东:“灵山圣境”石刻

巴东:“秋风亭”下忆寇公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9)

寇准像

历代文化名人与三峡,寇准是不可以被遗忘的。因为多数来三峡的人物之命运是“贬”,而寇准则是新官上任,且系首任。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圭(陕西渭南)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980年)考中进士甲科,年仅19岁。

寇准第一仕就是被派任归州巴东县令。当时的县城座落于江北较低处,即今天的旧县坪村。他任内三年,廉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他在任内建造了秋风亭和白云亭。后白云亭不知何故没了踪迹。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10)

江南岸:县城內之秋风亭

秋风亭为木质穿架结构,分上下两层,赤柱彩瓦,雕梁画栋,四角攒尖顶,檐下各镶有木雕龙头,睁目含珠,栩栩如生,内外各由四根朱漆木柱支撑,高三丈余,登亭远眺,浩浩长江东去,景色极为壮观。

青年寇准眼里的巴东模样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数峰横夕照,一笛起江船”。南宋末,巴东县城由江北迁至江南的金字山北麓,明正德5年(公元1510年),秋风亭已“栋宇倾颓”,刚到任的巴东知县盛杲遂将秋风亭及寇公祠,从江北旧县坪城迁到江南的县城内,亲自写了《重修寇公祠记》。其后历代又多次修葺。

秋风亭,历代名流雅士多有题咏。北宋苏辙咏《秋风亭》诗云:“人知惠公在巴东,不知三朝社稷功;平日孤舟已何处,江亭依旧傍东风”。南宋陆游更是对秋风亭情有独钟,他赴夔州路过巴东曾两次泊舟登亭游览,留下《秋风亭》诗两首。其一:“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常依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正使官清贫至骨,未防留客听潺潺”。后陆游在《入蜀记》中再次赞誉秋风亭:巴东胜景“大胜秭归,有秋风亭,天下幽奇绝境”。

宋朝县城布局 宋代县城在江北(11)

新县城:新秋风亭

非是虚构:宋代及其后朝,凡乘舟过往巴东之文人墨客,莫不在秋风亭驻留甚至过夜,意在沾染文气,亦求寇宰相赐予官运……

光阴荏苒,天地巨变。寇准去了,当年的秋风明月,依旧驻留在乡民心田。县城几度搬迁,但秋风亭依旧保留着。乡人留着它,是对“寇巴东”这样之廉吏的崇敬与念想啊!

#自驾好去处# #解锁周边游# #唤醒好春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