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出自哪个战争(孙庞斗智之围魏救赵的故事)

"孙"即孙膑,本名孙伯灵,战国时齐国人的军事家,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庞"即庞涓,是战国时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他们两个人是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但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比自己强,总是陷害孙膑并致其残疾,于是孙膑跑到齐国,得到齐王的重用,从此开始了孙庞斗智的两次战争,其中围魏救赵就是出于其中之一的桂陵之战,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故事。

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出自哪个战争(孙庞斗智之围魏救赵的故事)(1)

在战国七雄中,最先崛起的是魏国。魏国在战国初期因魏文侯的改革而变得强大,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戒备,当时齐、魏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以示好,并与燕文公在阿会盟。由此,魏国开始有被诸国联合进攻的可能,所以魏国欲找机会解除这个危机。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

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出自哪个战争(孙庞斗智之围魏救赵的故事)(2)

赵国邯郸被魏国包围后,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支援赵国。

孙膑建议田忌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今开封)进军,切断魏国通道,攻击他空虚的后方,这样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齐军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又使魏军疲惫不堪。齐军则以逸待劳,在路上伏击他,从而战胜他。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一整套作战方案,声东击西,直捣魏国首都大梁。果然,庞涓中计,闻听大梁吃紧,急忙率主力放弃辎重,日夜兼程急行军回救大梁。这时齐军已将精锐主力埋伏于长垣北15公里的桂陵丘岗之间迎击魏军。最终魏国战败,庞涓被俘,赵国之围遂解。

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出自哪个战争(孙庞斗智之围魏救赵的故事)(3)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现在将其作为成语使用,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