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大鼓流行于我国南方(每日曲艺鸡泽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梨花大鼓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在鲁西北聊城地区大秧歌的基础上演变成为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梨花大鼓流行于我国南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梨花大鼓流行于我国南方(每日曲艺鸡泽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流行于我国南方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梨花大鼓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在鲁西北聊城地区大秧歌的基础上演变成为说唱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

梨花大鼓多诉露民间疾苦或表现农家故事,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以板式梨花腔为主,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其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以说为主,唱为辅,中长篇书见长,有慢板(哭调)、二性板、快板、散板等四种板式,句式有十字韵、七字韵等。主要伴奏乐犁铧片器有三弦、铜板、京鼓,70年代增加了四胡、二胡、扬琴等伴奏乐器。

梨花大鼓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化雅为俗、俗中见雅”的形式对宏阔内容和丰富意蕴进行轻灵顺畅地传递,多在庙会、堂会、集市等场所表演,一张桌子、一把三弦、一面小鼓、一对月牙铜板即可演出,一人多角,在叙说故事中,一人可扮演多种人物。现流行的有《包公案》《西厢记》等,新剧目有《林海雪原》等。

鸡泽梨花大鼓曾被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快书等曲种吸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表演形式灵活机动,素有“曲艺轻骑”之称。梨花大鼓的原发性特征反映了生产方式与艺术形式的密切关系,折射了丰富的生活习俗和生动的生活场景,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结晶,是农耕文化的艺术象征。

记者:晨凝

责编:勾晓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