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质在扩容提质中(深观察15分钟生活圈)

9月16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上海“十四五”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目标愿景,全面推进、加快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推动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环境不断改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城市品质在扩容提质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品质在扩容提质中(深观察15分钟生活圈)

城市品质在扩容提质中

9月16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上海“十四五”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目标愿景,全面推进、加快实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推动社区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环境不断改善。

“15分钟生活圈” “一刻钟生活圈”日趋成为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的热词。近日,商务部等10部门公布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加上首批试点地区,目前上海共有长宁、普陀、静安、徐汇和嘉定5个区上榜,成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最多的直辖市。

以首批名单公布为始,全国多地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整整一年。政策鼓励下,城市消费场景越来越丰富,市民生活越来越便利。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累计开设各类品牌首店1078家,新改建早餐网点2577个,25家智慧菜场建设初具成效。

其实早在2016年,上海就率先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提出在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2021年底,上海提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100个左右的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推动中,一刻钟生活圈结构更接地气,层次更丰富,内容更完善。

“一刻钟”,标示着时间的尺度,更注脚着城市治理的温度、人间烟火的气度、美好生活的刻度。众所周知,都市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半径,如果步行15分钟就能方便地满足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无疑说明一座城市、一个街区的规划、商业、配套都比较合理。

上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一年来,市民不仅可以步行15分钟就完成生活采购,过去只能在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如今也可以通过即时零售的方式买到,随时随地享受更便捷、更丰富的服务。全渠道服务、全天候运营的零售新业态,完善公共服务,融入城市肌理,贴合居民需求,也是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践行。

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业态和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满足即期消费,激发潜在消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度,也能加速城市实体零售的突破和转型,在推动商业繁荣的同时,扩展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能。

消费生活更便利,城市才有“烟火气”。“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消费场景更为丰富,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对消费者的服务也就更为精准。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去年9月以来,上海市入驻平台的超市数量同比上升了25%,产生的订单数同比增长了67%,高于全国均值。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当前,上海市第三届“五五购物节”如火如荼,“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不断延展无疑为进一步惠民生、促消费搭建了坚实阵地,打通了消费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为消费复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前,消费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广大市民的生活,便是最稳固的消费基本盘,对于生活的品质提升、消费的提质升级、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广大市民感受周边之美、社区之美,擘画的既是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城市发展的图景。

一个个便民生活圈,汇聚零售新业态,为便民生活按下“加速键”。如何进一步勾勒“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美好蓝图,还需要全社会一同拿起画笔。未来,在供给能力与保障业态持续提升的同时,如何将消费场景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推动全民共享、全龄友好,还需要保持顺势而为、多方共建、持续发力的态势,以消费、科技、公益等多驾马车,承载起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