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

新路、新房、新环境,柏油路映衬道路两旁绿树,清新的空气夹杂阵阵花香……平坝区鼓楼街道大关村在冬日烟雨蒙蒙中显出生机勃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新路、新房、新环境,柏油路映衬道路两旁绿树,清新的空气夹杂阵阵花香……平坝区鼓楼街道大关村在冬日烟雨蒙蒙中显出生机勃勃。

穿行在村与村之间,随处可见农户们干劲十足地打理着自家良田,那些蕴含着希望的村集体经济建设现场更是人来人往。

今年以来,平坝区鼓楼街道掀起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而大关村巧妙利用“传统产业改革转型”和“因地制宜引进新兴产业”两项措施,顺利搭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顺风车,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平坝区鼓楼街道大关村位于平坝城郊,全村耕地面积5100余亩,过去几年,该村无法利用毗邻城区与耕地面积多的基本优势,贫困户还沿用传统的玉米种植习惯,在2014年全村贫困发生率达16.28%。

“大多数耕地没人管理,杂草丛生,谁还会为那几毛钱一斤的包谷去刨那几块地?有时忙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钱,相比之下外出打工就显得实在许多。”大关村村支部书记赵光远想到产业结构调整以前的大关摇头道:“我们村有5100亩耕地,又处于平坝城郊,算是条件比较好的村子。”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发布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要求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

大关村接令而行,开始全面启动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彻底改变种植玉米的传统习惯,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2月20日,记者在大关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看到,农户正在进行食用菌品质分级分拣……

据介绍,大关村拥有香菇大棚120个,每个棚香菇年产量6000棒,预计每个棚年纯收益16440元,利益联结全鼓楼街道462户贫困户,每个大棚给务工贫困户带来3600元的年收入,大关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自今年10月进入采摘期以来,已经实现采摘食用菌36万斤,产值达150余万元。

村民喻苍敏正忙着在种植大棚里采摘食用菌,她告诉记者,她家里有五六亩地,自村里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她把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给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平时她就到合作社务工,每个月领取2600到2700元的纯工资。

食用菌种植成功仅仅是大关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方面,今年以来,大关村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除食用菌种植外还将蔬菜定为大关村主导产业之一。

“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利用村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培育了三个村民自治合作社,种植发展了包含莲花白、西红柿及马铃薯等品种的1660余亩时令性蔬菜,产值达840万元。”说起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赵光远一脸自豪。

同时,大关村还积极与温氏集团进行合作,开展山地养殖和试验示范,加大培训带动力度,破解产业发展单一桎梏。再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以及企业,共同发展推动全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年来,大关村传统产业得到了转型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引进了许多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全村上下朝气蓬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不仅是家乡的变化,各种扶持农业的政策出台,让许多外出务工的有志青年纷纷选择返乡创业。村民刘可全在外打工多年,回到家乡后在政策支持下,因地制宜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蔬菜和养殖生猪目前有10余万元的收益。

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的喜悦。大关人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0260元,贫困发生率也降到1.29%,与此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如今,大关村各种产业百花齐放,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缓缓铺就。(陈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