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1)

交通安全指南

老年人篇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2)

身体安全

有慢性病的老人,请遵照医嘱,按时服药,确保出行时身体状况良好。身体状况不佳时,尽量避免出行,谨防意外发生。老人外出可以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清楚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以便联系。

行走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不翻越护栏设施。通过路口时,请走人行横道,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确保安全后再通过。下雨天,遇到路面湿滑,做到缓步行走,防止摔倒。

夜间出行

尽量减少夜间出行,一旦出行,最好穿颜色鲜艳亮丽、有反光条的衣服或反光手环,以便引起过往司机注意,降低风险。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3)

幼儿篇

行走安全

过马路要遵守信号灯,牢记“一停二看三通过”,使用过街设施和人行横道过街。不在道路上嬉戏打闹,不翻越护栏,不随意横过马路。

车辆有盲区,小朋友不在停放的车辆周围玩耍,以免车辆突然启动或是开门;要做到不在车前后跑,不在车边站,不在路上玩。

交通安全 · 行车篇

KONGGANG

当前社会,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广大交通参与者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近年来,因驾乘摩托车、电动车不佩戴或不按照要求系好安全头盔、机动车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而造成伤亡占交通事故的比重逐年上升, 为降低交通事故伤亡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摩托车、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盔一带”

什么是“一盔一带”?

“一盔”是骑乘摩托车、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时需要佩戴的安全头盔。

“一带”是指安全带,是汽车驾乘人员自我安全保护的一种装置。

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对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4)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5)

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1.量好头围或试戴头盔后确定头盔尺码,佩戴时需将后部调节器开至最大。

2.佩戴头盔,不可前仰或后翘。头盔后翘会遮挡视线,无法保护头的后部位置的安全性,头盔前仰会导致头盔无法保护前额位置的安全性。

3.将调节器拧紧,直到头盔不晃动并感觉舒适。

4.调整头盔两侧织带黑色分叉扣,使耳朵的位置位于前后两个织带中间。

5.调整下巴插口长度并扣紧,以下颚处留有一指空隙,为安全又舒适的佩戴方法。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6)

如何正确系安全带?

1.肩部安全带:从肩部划过、贴近颈部,束缚紧密地贴合身体,且不能放在胳膊下面,应斜系于胸前。

2.腰部安全带:在腹部以下,尽可能低些,系在髋部并贴合身体。

3.儿童:12岁以下儿童乘车,家长应在后排使用相应的安全座椅,12岁以上儿童乘车最好坐后排,并系好安全带。

4.孕妇:安全带不要横穿腹部隆起部位,不宜勒太紧;应从头侧部通过胸部到达侧腹部,腰带放在胯骨附近。

特别提醒:安全带只能一人使用,不要将安全带扭曲使用,日常检查时应确认卷收器、锁舌锁扣是否灵活可用。如果安全带在使用中曾承受过一次强拉伸负荷,即使未损坏,也应及时更换。

“车让人 人守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礼让斑马线的最终目的是人车互让、和谐交通,意味着“ 人守规”的根本前提是机动车依法礼让行人、行人遵守交通法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 ,“车让人 人守规”的规定才能合理推进。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7)

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

驾驶人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车辆接近斑马线时,提前减速,观察周围的情况。

2.经过判断,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需要礼让行人:

  • 在车辆行驶车道上,前方有行人正在过马路;
  • 在车辆行驶车道的相邻车道上,有行人正在走向你。

3.如果你礼让的行人似走非走甚至是停下来,请不要盲目开车冲过去,稳妥起见,你可以打开车窗,挥手示意行人尽快过马路。

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

行人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快速通过人行横道;

2.不要在人行横道玩耍或停留;

3.遇到有交通信号灯管控的人行横道,一定要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不要闯红灯。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常识

遵纪守法,安全出行!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8)

有关交通安全小知识(交通安全教育小知识)(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