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塘鞋店(一双休闲鞋走天下)

支塘鞋店(一双休闲鞋走天下)(1)

垟底村(2019年撤村建居后改为垟底社区)里有两棵百年榕树,静静守候在垟底河边,见证了一个传统农业村向工业强村转变的历程。

垟底村因鞋而兴。走进垟底,看到最多的是“鞋”字。一张张订单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这里,一台台鞋机不停地造出希望,昔日的农业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鞋专业村”。

从手工缝制布料鞋、家庭作坊式制鞋到现在的产业集群发展,垟底休闲鞋产业实现华丽蜕变,形成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成为莘塍支柱产业和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

从庄稼汉到制鞋老板

村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胎记。“垟底”二字,直白地揭示了这里的历史。1998年出版的《莘塍镇志》记载:“因垦种面积扩大,将村围于田垟之中,遂名垟底。”垟是田地的意思。

在垟底,村民们过着春种秋收、耕田而食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垟底人传承数百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

上世纪50年代,垟底有了第一家胶鞋厂——瑞安县胶鞋厂。该厂位于现在的西岸东路,厂房高三层,面积1万多平方米,归当时二轻系统管理,工人最多时有400多人,大部分是垟底村民。后因经营不善,胶鞋厂逐渐衰落倒闭,厂房陆续转租给其他鞋厂。

虽然风光不再,但胶鞋厂启蒙了垟底村民制鞋的创业热情。上世纪80年代,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各类民营鞋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村民成了鞋厂老板,垟底逐渐由传统的农业村发展成工业强村。

垟底社区党支部书记林玉钱说:“从种田的庄稼汉,到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再到创办企业,垟底人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逐渐成长。没有胶鞋厂,垟底村的制鞋产业很可能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和声势。”

制鞋专业村远近闻名

上世纪80年代后,垟底家家户户几乎都以制鞋产业为致富门路,制鞋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莘塍镇志》记载:1983年,垟底村几名年轻人率先办起家庭皮鞋作坊,所产牛皮鞋、猪皮鞋颇受欢迎;1986年开始,村民用人工手锤、胶贴的方法生产旅游鞋,先后创建“新风”、“金星”两家村办鞋厂,随后户办、联办制鞋厂陆续诞生。1989年,手动转盘机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半自动、全自动制鞋机,垟底鞋迅速抢占市场。

由于市场前景良好,垟底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旅游鞋生产及配套服务。莘塍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吴彩玲至今仍记得,1985年前后到垟底村给学生送成绩单时,看到许多学生家长从事手工制鞋,耳边到处传来锤子敲打鞋子发出的“咚咚”声。

浙江邦赛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立聪是垟底人。他介绍,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莘塍旅游鞋在市场上始终受制于人。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鞋企结合皮鞋和旅游鞋的优点,成功开发出兼具旅游鞋的舒适与皮鞋的时尚典雅为一体的休闲鞋,产品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由此打开了垟底制鞋行业的蓝海,带动了莘塍休闲鞋产业全面开花。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则进一步坚定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垟底人的创业热情,民营鞋厂遍地开花。1994年,全村415户2000多人中,有320户1500多人从事鞋业及其配套服务,垟底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制鞋专业村,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产品还出口到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

休闲鞋产业走上转型之路

垟底制鞋业蓬勃兴起,带动休闲鞋产业在莘塍遍地开花,形成了极具瑞安特色的块状经济,成为莘塍支柱产业和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一双双休闲鞋创造了一个大市场,成为带动垟底乃至莘塍经济快速起飞的“翅膀”,让莘塍成为温瑞塘河流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从鞋模制作、鞋样设计到生产销售,莘塍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产业集聚优势逐渐凸显,涌现出“邦赛”“吉尔康”“华仑乔特”等知名鞋企。由于休闲鞋产品质量稳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及辐射作用突出、产业链及配套服务体系完善,2001年9月,国字号金名片“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落户莘塍,为莘塍休闲鞋产业发展写下靓丽的注脚。2018年,莘塍有规模以上鞋企61家,产值24.7亿元,占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3.53%。

“时代在发展,消费者需求在不断变化,休闲鞋产业也要与时俱进,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让企业把质量放在产量要求之前,实现休闲鞋产业档次再提高。”本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莘塍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工业强镇(街)”为目标,借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促进小规模家庭作坊生产向规模经营、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

近年来,莘塍通过休闲鞋质量专项整治和提升工作,走质量效益型的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加大对休闲鞋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和对休闲鞋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全面提升休闲鞋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休闲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扶持优质企业再上台阶的同时,莘塍加大力度整治“低小散”企业,如去年开展垟底、西岸片小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小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

休闲鞋展馆传承匠心

垟底村是由休闲鞋产业发展起来的制鞋专业村。该村在将原有的村办公楼重新规划改建成文化礼堂的过程中,依托制鞋特色,在文化礼堂建起了休闲鞋展馆,突出展示休闲鞋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走进休闲鞋展馆,墙壁上的一幅幅展板展示了垟底休闲鞋产业从初生到发展、从蓬勃到转型的时间轴,以及知名鞋企邦赛鞋业的发展历程。展台上则摆放着一双双精致的休闲鞋,传递出垟底人对工艺的孜孜以求。

当地老人指着墙壁上一幅“修鞋刀”的展板介绍,过去手工制鞋,要制作一双精美的鞋子可没那么容易,不仅要严格明确每道工序,而且对尺寸、手法、力度都有很高的讲究,现在机器化生产、流水线作业,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质量也提高了。

垟底社区党支部委员阮晓理说,尽管手工制鞋的老手艺早已经退出了大家的生活圈,但是当地人对工艺的追求和对匠心的坚守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这种匠心也要在年轻一代中不断传承下去,“这也是垟底文化礼堂开设休闲鞋产业的初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