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

他在位54年,历任8位丞相,有5个死于非命,和他搭班子搞政治的丞相都战战兢兢,真正的伴君如伴虎;

他任用酷吏,淮南王案件与陈皇后蛊惑案件中,牵连株清几万人,一时间风气压抑、人人自危;

他四处征战,开疆扩土,举尽财力物力与匈奴兵戎相见多年,在位时中国版图达到空前辽阔;

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被他逼得造兵起义,最终落得自杀的下场;

他总是被人和秦始皇并列出来,是因为他的穷兵黩武,暴政横行,还是他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1)

文 | 素说漫谈书影

汉武帝的一生波澜壮阔,他杀伐决断,大刀阔斧地改革和开拓,成就了汉的盛世版图。然而,他的性格又具有多面性,所以,要想全面了解汉武帝,不妨一读姜鹏的《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这本书通过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司马光《资治通鉴》三本书,全方位解读这个独一无二的悲情帝王,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2)

三本书对汉武帝评价如何?

《史记》完成的时期,汉武帝还在位,出于当时高压政治的环境以及个人因言获罪的遭遇,司马迁并没有正面对汉武帝做过评价,只是通过感性化地介绍当朝的侠客、将士、官员等,侧面隐晦表达了对汉武帝的不认可

而班固的《汉书》,以称颂赞扬汉武帝为主,称其“雄才大略”,如果再能节俭点,就是完美的圣王了。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却用了“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这样批判的词句,对汉武帝全面否定,认为他和秦始皇无二。

三本书的观点不同,第一是源于作者个人的喜好,司马迁因直言获罪、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种奇耻大辱对一个士大夫来说是致命的,所以他个人对汉武帝恐怕很难有好感;

第二是源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施政主张,他写这本书时正值宋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贬低汉武帝,其实是在敲打其时的当政者。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3)

汉武帝在位期间功过到底如何?

在《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中,讲述了三本书都在表明的一个事实,汉武帝其人,是一个对内高度集中皇权君威,对外强势征服四夷炫耀国威的帝王。

那么,这位少年继位的热血天子,在位期间,有着怎样的表现?

1、整饬诸侯,打击游侠

汉武帝在位时,不但用推恩令的方式,将诸侯的封地无限地随着其子孙的繁衍而分割、缩小,还对势力较大、社会影响与威望较高的诸侯王进行打击。

例如,写出《淮南子》这样传世著作的淮南王刘安,是一个读书好礼、威信颇高的诸侯王,门下门客较多,汉武帝担心这个人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于是找人诬陷淮南王刘安谋反,并借机处死了他。

同时,汉代有许多游侠,虽为民间势力,然而社会影响极大,甚至能解决官府和法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民间游侠郭解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郭解的一句话,能让官府不能调解的仇家握手言和,能免除犯事者的刑罪,甚至在汉武帝迁徙他去茂陵时,大将军卫青都替他说情。这简直是对皇权社会的重大挑战!

这样影响力极强的民间侠客,对君威号令虽从,然而其粉丝却只从他,汉武帝是绝对不允许这样游离在皇权之外的人存在的,不仅处死了郭解,还抄斩他满门。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4)

2、任用酷吏,频换宰相

为了高度集中权威,汉武帝任用了10个酷吏,其中最为知名者,是张汤。

酷吏高压之下,连腹诽都不允许,一个名叫颜异的人,仅仅因为在听到一些不利于朝廷的坏话时,嘴角动了动,便被立罪处死!酷吏暴政,可见一斑。

而汉武帝的绝对霸权思想,又注定了他用人时,不允许不同意见,他在位期间,8位丞相,不得善终者5位,致使后来有一位丞相受命时吓得不敢接受。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5)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代,废除了汉初一直施行的黄老之治,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文化,甚至用功名利禄鼓励世人学习儒术。

司马迁认为汉武帝是儒家文化的伤害者,让儒家文化沦为博取名利的工具,丢掉了孔子仁政理想的真正精神

而班固则赞扬汉武帝时期发扬光大了儒学,让更多人了解儒家文化。

司马光则很公正地评价了汉武帝是儒学的引介者。

但是毫无疑问,儒家文化自汉武帝起,开始得到重视和全面推广,忠孝信义开始普遍被民众接受,成为大众遵守的道德典范。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6)

4、征战四夷,四处巡游

班固巧妙回避、司马迁隐隐约约不齿的、司马光明确批判的一点是,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四处巡游州官百姓恐慌,实在非一个英明帝王所为。

汉武帝举国之力征战匈奴,一度国库告急,民不聊生,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汉武帝下令盐铁官营,增加税收名目,百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同时他以体验民情为由,四处巡游。汉武帝东渡黄河,河东太守自杀,西越陇山,陇西太守自杀。

为何?汉武帝巡游,所带随从众多,几万到十几万人,当时因连年征战各地税收较重,本就不富裕,皇帝这样大场面的出行,地方上根本没有财力物力来恭迎圣驾。

从这一点来看,汉武帝确实不是一位体恤民生的好皇帝。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7)

5、迷信鬼神,致祸巫蛊

汉武帝的晚年,对怪力鬼神的迷信尤为严重,经常梦到自己被无数人追打,这时就有一些巫士之流来为他做法驱魔,一时间,宫廷之间兴盛巫术。

从陈皇后的巫蛊之事开始,到卫皇后与太子的巫蛊之事终,汉武帝的后宫为什么这么悲情?

班固认为太子的非命是天意,这无疑是在为汉武帝遮掩过错;司马光则认为,汉代的巫蛊之事,是单纯的人祸。

因为汉武帝的疑心,他与太子之间“父不父,子不子”,丧失了一对父子间的信任和温情,也给了小人们挑拨父子关系的可乘之机

正是因为他的迷信巫蛊,他的生性多疑,让内宦外臣借机大兴巫蛊之事,种下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惨死的悲剧,让汉武帝自己晚年凄凉……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8)

6、罪己诏书,立子杀母

巫蛊之祸发生两年后,汉武帝拒绝了下官再次扩张疆土的请求,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征伐四方给百姓带来的疾苦,发布了罪己诏书。

他向天下人坦陈自己多年来的错误,定下了不再主动征战、大力发展农业减轻税收的基调。并且,对太子刘据案件进行平反,承认太子造兵起义是被诬陷。

晚年时的汉武帝,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但是为防止往日的外戚和后宫干政情况出现,立太子前事先除去了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

在继任者的问题上,汉武帝作为一个杀伐决断的成熟政治家,钢铁般的手腕,在这里显露无疑。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9)

汉武帝身后的汉朝、及后世对其评价

真实的历史上,汉武帝驾崩后,朝臣们对是否要给他立庙产生了严重分歧,长信少府夏侯胜就批判汉武帝“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天下虚耗,百姓流离……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全面否定汉武帝穷兵黩武发动匈奴战争的行为。

虽然即位的汉宣帝和汉武帝生前指定的托孤大臣霍光,没有听从夏侯胜的建议,但是西汉历任皇帝登基时,都要面临一次汉武帝庙拆不拆的政治问题。

后世的唐太宗、王安石、宋神宗,也都对汉武帝的负面评价较多,认为他穷兵黩武、视人命如草芥。

汉武帝真正意义上被广泛赞美功劳,是在1949年建国后,尚钺、范文澜、何兹全等几位官方性质的学者对汉武帝做出了正面评价,形成了汉武帝长达2000多年以后的形象转身。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10)

姜鹏在《汉武帝的三张面孔》里,相对公正客观地综合了三家正史之言,从感性抒情、偏好赞美、理性批判的三部作品,抽丝剥茧,描绘出汉武帝的真实面孔。

总结汉武帝的身上,有着一个强权帝王的鲜明特征:过分自信、强势霸权、野心勃勃、疑心重重。这样的性格,让他引领大汉王朝开拓了辽阔边土,也让他走向了君臣隔阂的孤独与父子离心的悲情。

读完此书,后背不由得阵阵寒意:卫青、霍去病两位将军看似兵权在握,战功赫赫,留给卫氏族人无上荣光,也给卫皇后与太子刘据增加了很多筹码,但是是否恰恰因此,汉武帝才更疑心卫氏?否则巫蛊一案中,连卫青长子卫伉都被处死?

而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为了汉家王朝,披肝沥胆、舍命征战的将军,在汉武帝心中,到底是何地位呢?

汉武帝生前对卫氏一门如此绝情,笃信怪力乱神的他,死后何以面对紧随他陵墓两侧的卫青和霍去病?

汉武帝最后谁当了皇帝 汉武帝最硬核的皇帝(11)

结束语:

想起九年前的这个时候,在西安的我曾自驾去了茂陵,去仰望汉武帝,这个将近两千年前的孤独英雄。

当我站在他的陵墓前,看着落败的物景,想着两千年前他英姿勃发,决断杀伐,而最终人伦悲剧,到今天黄土一座。唏嘘这个不可一世的帝王,更哀叹生前死后与他相伴的卫青大将军与骠骑将军霍去病。

千古帝王者,十九多寡情。若得身后事,悔战热血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