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学习与评价试卷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检测题

一、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泣chuò 墙dǔ 壁qiào立sǒng

B.土bēng 乱péng抖zhàn 嶙xún

C.视níng 笑cháo 头yūn 目xuàn

D.峭dǒu 动tan 死shuāi 翼

二、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那座悬崖就_______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_______垂直的_______,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的灌木。

三、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由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 )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下游河床狭窄,( )河水容易泛滥。

3.他已失败了多次,( )并不灰心。

4.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 )特来看望。

A.然而 故而 因而 从而

B. 从而 因而 然而 故而

C.故而 然而 因而 从而

D. 故而 从而 然而 因而

四、选出下列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 )。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山突兀的样子)

B.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形容紧张到了极点)

C.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头晕眼花)

D.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五、改正下列句中的语病。

1.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来。

2.但是,从山崖顶的路更艰难,因为它更陡,更险。

3.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着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六、课内阅读。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安全地爬下悬崖。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请据此填空。

非常恐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这次冒险经历,“我”获得了重要的人生体验,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个经验是什么。

3.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4.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

七、课外阅读

抬起头来做人 [梁文福]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交筹款卡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男孩的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这句话如何理解?

2.文章第⑧段说:“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试阐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4.文章第⑧段有两处写到小男孩“抬起头”,这两处“拾起头来”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5.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

八、写作练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请你借鉴这种写法写一段话,以语言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字数150左右。

【参考答案】

一、B(“颤”应为“chàn”)

二、耸立 一堵 峭壁 岩石 崩土 蓬乱

三、B(注意第三句的转折关系,以及第二句比较明显的 因果关系)

四、A(“瘦骨嶙峋”形容的是自己)

五、1.“来”改为“去” 2.“从”改为“往” 3.“着”改为“过”

六、1.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产生成就感

2.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言之有理即可)

3.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4.“我”从小体弱多病,不够勇敢,爸爸这样做是怕引起“我”的恐惧感;另外,爸爸有意引导我面对困难时,不要去考虑未知的因素,学会解决眼前的困难,学会分解困难,战胜困难。

七、1.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这5块钱有可能是他们一天的生活费;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 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

2.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在 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 自己的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

3.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你的品学,你的成绩,是你对社会最好的捐献。提示:母亲 对小男孩说的话可作为回答此题的依据。

4.相同之处是:这两处“抬起头”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之处是:前一处“抬起头”是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纷纷议论中坚守自己的一份自信;后一处“抬起头”是指小男孩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并努力奋斗。

5.这一文题中蕴含的哲理是: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社会中。

八、略

语文七年级学习与评价试卷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