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核心产区(中原熟天下足每株玉米背后)

你知道吗?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我国玉米核心产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玉米核心产区(中原熟天下足每株玉米背后)

我国玉米核心产区

你知道吗?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

并且每年清除了30%以上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气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融媒产品

这两天,微博上有个热搜是

#康辉第一次只为一个人播报

在央视节目《你好生活》中

节目组安排康辉现场为

一名叫做程相文的老人

专门播报一次新闻

内容是《新闻联播》对程老的报道

《中国饭碗盛中国粮食》

85岁的程老

是我国著名的玉米育种专家

他一生与玉米打交道

其中,他选育的“浚单”系列品种

在全国推广种植3亿多亩地

在黄淮海这座“粮仓”

夏玉米是主要秋粮作物

正是有着许多像程老一样的人

把一生扑在田地里

才护佑了

“中原熟、天下足”的美誉

往期回顾:让鱼米之乡稻满仓!气象人要做点啥?| 长江中下游地区

1

什么是夏玉米?

从农业气象的角度看,黄淮海秋粮产区囊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在这里,夏玉米是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夏玉米一般是指冬麦区麦收后种植的玉米,播种期在5月中旬至6月末。

春夏玉米区别在于种植时间的不同。春玉米是春天4月份播种,秋天收获,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夏玉米是夏季播种,秋天收获,收获时间稍晚于春玉米,主要分布在黄淮海等地区,多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轮作

2

夏玉米对国家粮食安全

意义何在?

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是唯一一种集粮(食)、饲(料)、经(济)和果(蔬)于一体的多途兼用作物。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夏玉米主产区。该地区夏玉米播种面积1.8 亿多亩,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35%以上,总产量占全国玉米产量的36%左右, 在我国秋粮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淮海地区,北起长城,南至桐柏山、大别山北麓,西倚太行山和豫西伏牛山,东濒渤海和黄海,其主体为由黄河、淮河与海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黄淮海平原(即华北平原),以及与其相毗连的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

除了夏玉米,黄淮海地区秋粮种植还包括大豆、水稻、谷子等。4省秋粮总产约占全国秋粮比重的18.8%。同时,四省总人口已超过3亿。能让这里的人民吃饱饭,对于全国粮食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

3

影响该区域粮食生产的

气象灾害有哪些?

玉米喜温暖,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植株高、叶面积大,生长需水量大。

黄淮海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温高、蒸发量大,无霜期在170~220天,夏季降雨量占全年70%以上。雨热同季,多集中在 6~8 月份;光温同期,与夏玉米生长期需求一致,使得该地区成为夏玉米的理想种植区

但黄淮海地区风、雨、旱、涝、热和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频繁,且年际变化大,病虫害此起彼伏。玉米单产在年份间极不稳定。所以这里的秋粮收获如何,还要看当年的天气气候。

今年主汛期,黄淮海地区天气气候特点在于降雨偏多

海河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淮河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4.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特别是河南省,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总体来看,今年影响黄淮海地区秋粮夏玉米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是雨、涝。当前,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进入乳熟至蜡熟期,为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气象部门积极行动起来。

4

保障粮食安全

气象部门做了什么?

河南:关键词“减损”

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排在第二,其中小麦播种面积排在第一,占全国小麦面积1/4。同时,秋粮产量占河南全年粮食产量45% ,其中夏玉米是绝对的产粮主力“选手”。

曾指出,把河南粮食抓在手里,全国粮食丰收就有了基础;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近年来,河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与水平也在全国位列前茅。

但在今年汛期,河南多地经历了极端暴雨灾害,多地农作物种植区受到影响,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灾后生产对保障秋粮安全尤为重要,“减损”成为秋粮为农气象服务的关键词。

为确保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在强降雨发生后,河南气象部门立即启动气象、农业专家联盟平台,跟踪调查农田受灾、成灾及绝收地块补种改种情况,并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发布《全省洪涝水体卫星遥感监测》报告。针对7月以来的11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该省均第一时间组织气象、农业专家会商,确保秋粮生产对天气的应对做到心中有数。

为更好地服务河南农业救灾和生产恢复,9月8日,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中心与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秋作物洪涝灾害影响调查,指导当地种植户排除田间积水、翻耕散墒,及时补种改种,降低后茬作物(冬小麦)的播种影响;省气象局分别与省农业农村厅、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进行专题会商,就秋作物产量形成、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受灾面积等进行深入研判。

9月8日,调查组赴新乡卫辉市、延津县开展秋作物洪涝灾害影响。

随着秋粮进入收获关键期,9月23日,来自省气候中心、气象科研所和农技站的专家,通多种渠道,分别对秋收秋种期间天气、农事安排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指导合理安排秋粮收获和麦播工作。

河北:关键词“稳产”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地理位置上拱卫京畿,粮食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2021年,河北秋粮作物生育期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区光温适宜、墒情充足;但与河南类似,7月中旬以来,河北省也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把秋粮的好局面“稳”下来,是其今年秋粮气象保障的关键词。

7月23日,河北省发布《2021年河北省主要秋季粮油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及灾后应对技术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按照稳面积、稳产量的要求,抓好田间灾后管理,对绝收地块要因地制宜补种荞麦等生育期较短的其他作物,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

7月26日,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技术人员赶赴多地,开展针对集中强降水对秋作物影响的实地调查。

河北省巨鹿县气象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粮作物受灾情况调查和专项服务。

8月3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农业防灾减灾会商会,共商7月以来天气条件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灾后补救措施。农气专家现场介绍了天气气候预测及对农业生产影响。

同时,河北多地气象部门组织业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玉米生长情况调查,为秋粮收获作准备。秋收秋种开始后,一份份最新雨情信息和预报,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发送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手中。

山东:“靶向”服务

连续7年粮食总产量破千亿斤的粮食大省山东,今秋玉米苗情长势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该省在夏粮面积增加90.1万亩的基础上,秋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7.5万亩。

山东省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积极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动,联合派出专家,奔赴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为农民丰产增收保驾护航,为粮食收购市场平稳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9月17日,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志愿服务队将气象服务送至田间地头。

山东省气候中心每年都会针对全省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开展“靶向”服务,当好为农服务“店小二”,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通过一年两次的秋粮生产形势预估,从气象条件、气象影响预估、病虫害发生风险等方面着手,打好服务“组合拳”。

今年,山东全省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均根据气象服务信息为农户提供了粮食产后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全力保障储粮安全。

山西:联合开展监测预警

今年以来,山西省气候形势总体有利,特别是在秋粮作物的播种期、出苗期和拔节期降水适时、充足,土壤墒情好于去年,好于常年。不过,今年秋粮生产也经历了局部干旱、洪涝、病虫害等多重灾害,丰收可谓来之不易。7月中旬至8月中旬,山西省西部和北部局部地区出现了旱情,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应对下最大限度减轻了旱情的影响。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建立气象会商机制,开展分月分季气候趋势预测研判,制定避灾防灾减灾指导意见,分灾种、分作物制定防灾减灾工作指南,组织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针对极端天气多发的状况,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水利等部门联合开展雨情、水情、墒情、旱情的监测预警,并第一时间通过气象直通式服务等多种渠道发布,今年以来累计发布50余次。与农业农村部门、水利、应急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及时组织专家会商,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措施,今年以来累计会商10余次。

作为传统农业种植区

黄淮海地区

雨热同期、光热丰富、水源充足

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

但也是在这里

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

雨多酿灾,雨少致旱

随着气象科技的进步

这里的人们已从“看天吃饭”

向“知天而作”发展

将碗里的这口“中国粮”

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