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1)

来源:影享国际

商务合作:2519330936@qq.com

版主fsslong2

01

临床病史

46岁男性,主诉咳嗽、盗汗5年,活动后气喘3年

既往诊断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2012-2013,当地按结核治疗,2014年于当地诊断肺炎并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有所缓解),无吸烟史。

查体示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少量湿罗音;辅助检查示PCO2稍高,肺功能检查提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RV/TLC增高。

02

影像

胸部高分辨CT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2)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3)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4)

冠状位重建: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5)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6)

03解读

1. 该患者的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多选):

A.上肺受累为主

B.中下肺受累为主

C.胸膜增厚

D.肺纤维化

2.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结节病

B.特发性肺纤维化

C.慢性过敏性肺炎

D.石棉肺

E.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

答案往下拉↓↓↓

答案:ABC

答案:E

04诊断

病理:(肺穿刺)少量肺组织,可见明显实变,残留少量肺泡腔,实变区可见弥漫弹力纤维增生和纤维化,伴有炭尘沉积。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符合肺胸膜弹力纤维增生症(PPFE)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7)

HE染色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8)

弹力纤维染色

05讨论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Pleuroparenchymal fibroelastosis, PPFE)在2013年由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将其归为特定类型间质性肺炎,即罕见间质性肺炎。该疾病是以上肺胸膜增厚、肺泡内纤维化、肺泡间隔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罕见间质性肺疾病。

在目前已有的PPFE病理报道中,男女比约为37:45,好发年龄呈双相分布:有30岁及60岁两个发病高峰。目前认为,PPFE的发病与慢性反复肺部感染、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化疗等因素相关,在现有研究中,吸烟未被发现与该病有显著相关性。

在临床上,PPFE的患者通常无显著的特异性症状,一般表现为气短、咳嗽、气胸、胸痛等,可长期无症状,后突然加重。一般查体发现为身材较瘦、胸廓扁平,少见杵状指及啰音。实验室检查通常可发现限制性通气障碍,部分患者表达自身抗体,如ANCA、RF、anti-dsDNA等。

在病理上,PPFE典型的表现为上肺胸膜纤维化、临近胸膜下区域肺泡内纤维化及肺泡间隔弹力纤维增生(弹力纤维染色呈强阳性)。

在影像学检查(通常为胸部高分辨CT),PPFE的典型表现如下

早期一般表现为双侧肺尖胸膜下结节及网格样影;

进展期,一般表现为集中于上肺的胸膜实质增厚、胸膜下肺组织纤维化及双侧肺门牵拉性上移;

晚期PPFE在胸部高分辨CT中可见肺纤维化,牵拉性支扩,肺囊性改变、肺大泡。

PPFE常要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结节病及放疗相关肺炎相鉴别。

IPF/NSIP一般下肺受累常见,可呈蜂窝样改变,胸膜增厚一般不明显,组织学上一般可见多个阶段的纤维化病灶,具有异质性,弹力纤维染色一般表现为散在、碎片化的染色;结节病在疾病进展的晚期可出现上肺纤维化、胸膜增厚,但一般具有较为明确的病史可供参考,组织学上结节病以肉芽肿性病变为主要表现;放疗相关肺炎通常有明确的肿瘤病史,且肺部受累与照射野明显相关。

总结

本例患者主要以双上肺表现为著,胸部HRCT呈现胸膜增厚、胸膜下肺纤维化、双侧肺门上抬;组织学上可见弹力纤维染色呈强阳性,符合PPFE诊断。虽然本例患者在双下肺亦有少许受累,但其病灶分布呈明显的集中表现,并且结合病理学检查,可辅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诊断。

放射科都在看的书↓↓↓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 肺胸膜实质弹力纤维增生症1例(9)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赶快抢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