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2)

在寒冷的冬月时节,随着防疫政策调整,持续三年之久的疫情防控进入拐点。生活在继续,寻访再出发。

从日照金谷粮油大酒店自西向东沿着海曲中路前行,路南与日照海城宾馆东西相邻的便是位于海曲中路18号的原市政府招待所后来的日照宾馆。

目前,已拆迁改建为日照苏宁诺富特大酒店和苏宁易购广场。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3)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4)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5)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6)

市招待所与原市公安局大院大门南北相望,都是当时很重要的场所。

上次寻访县级公安局在海曲中路上的往事,受到朋友们关注关心,邑君唯恐出现谬误,贻笑浅陋。1997年版《日照市志》记载,天齐庙位于原市工商银行院内,即今望海路55号原市人民银行办公楼今市工商银行东港支行院内,与专业志记载不一致,标注位置分别在海曲中路和望海路上。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7)

此外,通过核对组织机构资料,1941年2月,王元昌继丁勋南代理局长之后,成为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公安局局长,不是《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日照市组织史资料1927_1987》记载的1942年1月。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8)

因头条修改时限要求,无法添加修改,将此内容补记在此,以便后续发现补正。

市招待所的历史已超过70周年。

1952年,日照县招待所在原县初级中学教学楼“红楼”建立,即正阳路48号原市邮电局办公楼院东北侧。

不久迁至今海曲路北,具体的位置,权威资料中未有准确记载,建有二层楼3幢,通铺、无床,设备简陋。

1958年,在今海曲路南新建伙房、办公室、饭堂、平房宿舍。1968年全迁于路南,并建楼1座,3层61个房间,应该是原县政府招待所一号楼。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9)

1972年,又建3层楼1座,应该是与招待所1号楼对称的2号楼,1998年拆除改建为城市街心花园。除会议室外,2号楼共有122 个房间。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0)

1976 年和 1983年,又先后建起4号、3号两座楼,各4层,共3750平方米,110个房间。

3号楼档次较高,有暖气、电扇、电视、沙发,部分房间有卫生间、空调、地毯。4号楼位于3号楼西侧。

3号楼即招待所接待楼,位于院子正南方,原属于县水产公司车队用地,1982年10月开始建设,县建委设计室孙成科设计,城关建筑公司承建,施工队长刘左贤。1983年8月14日验收交付。四层楼房,面积2760平米,单人间4套,双人间26套,三人间34套,承担158人住宿。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1)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2)

1984 年,建成招待所餐厅楼。县建委设计室工程师孙成科设计,城关建筑公司承建,施工队长潘维学。餐厅楼长52米,宽22米,二层楼房。一层为500人左右的大餐厅,二层全部分割装修成小餐厅。餐厅东侧设计为中型会议室,西侧一楼为大灶、二楼是小灶,建筑面积2168平方米,是接待大型会议和各级领导就餐服务的场所。

1983年6月1日,县建委施工科科长黄奎胜,县建行预算审核股股长梁玉盆主持了县招待所与城关建筑公司餐厅楼施工合同签订会议。确定餐厅楼6月1日放线开工,工期为210天(按规定工期提前51天),12月底交付使用。

餐厅楼采取包工不包料施工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3)

县招待所的大门原来一直朝东开,因东侧巷窄交通不便,1983年,在3号接待楼和餐厅楼建设过程中,把大门改建到招待所大院的中间部位,朝繁华的海曲路开北门。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4)

县地名办公室主任张磊夫帮助设计的别具风格的大门,对提高日照县知名度和招待所的发展起到特有的宣传作用。

大门设计 10米宽,以餐厅楼和3号楼的东墙为界线,向南修建一条水泥大道,一直通到招待所南院墙。在靠近大门水泥大道两边各建了3间平房,为招待所领导和各科室的办公室,便于接待联络。

熟悉招待所院内环境的都记得,3号楼前种有一棵百年金桂。

它是由县玻璃厂副厂长陈同庆推荐,花费350元人民币,从日照县高兴乡邹北岭村邹维林家购买的。

1984年3月31日,通过拖拉机安全转运至招待所院内。

据说,日照宾馆院子拆迁时,被日照城区知名王姓人士拍购,从公家的成了王家的,名花易主。

1985年改称市招待所。

1988年,接待客人 11 万人次,收入66万元。1989年,建起5号楼,共有房间46个,房内有地毯、空调、彩电、电话和卫生间等。

日照宾馆这个名称,本来由位于日照南路老日照汽车站东侧的日照街道日升社区即日照一村村办宾馆使用,1992年,经有关部门做工作,被授予日照市旅游涉外宾馆的市招待所,使用了代表日照形象的这个名称。

汽车站对面一村这个宾馆改名日升宾馆。

据说,后来因为当时主管单位办事人员不细致,将日升宾馆错写成日开宾馆,将错就错,登记成了日开宾馆。连续使用多年后,又改回日升宾馆这个名字。

市招待所改成了日照宾馆后,随着市级机关搬迁,2000年7月移交东港区。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5)

四十年前的日照招待所(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18号原市招待所日照宾馆往事)(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