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1)

行书的章法较楷书的章法复杂得多,行书可分为字字独立的行书,如《兰亭》、《韭花帖》等,典型的是《韭花帖》,由于字距行距较大,使人视觉易于集中到单字上来,这类行书追求单字内的完美,字的大小变化含蓄,字与字之间呼应含蓄,行轴线变化不大,这类行书有静气,更为灵空平淡;另一类是夹杂草书、字的大小变化比较大的行草书,如《祭侄稿》、《箧中帖》等。这类行书字距小,行距大,一行中字大小变化大、字与字之间呼应强,行轴线变化大,行与行之间有变化,整张作品的节奏、情感变化大。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2)

在美学角度而言,书法是一种视觉造形艺术,讲究变化与造势。下面,我们总结书法十几种变化,悟懂和实践这些变化,越写越清爽、越有味!

一、大小变化

三个同样大小的字,笔划的粗细与多少差不多的,若相连在一起,整幅书法就废了!通常来说,少划的字写小,多划的写大,但反过来的例外偶有奇效。每个中文字有多种写法,一个书法家要记得三几种。这对大小的变化很有帮助。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3)

二、粗细变化

指笔划的粗细,是提、按的变化了。提按是用笔的一个重点,因为要一气呵成,书者不能每写一笔就到墨砚上整理笔毛。按下而粗写,笔毛八字打开,跟提笔细写要练得笔毛会自然地收合起来。纯羊毫的笔毛最软,下按最易,但提笔时笔毛因为不够弹性而收合最难。毛愈软,变化愈多,但用笔是比较难学的。要提按自如,用笔要做到八面出锋。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4)

三、宽紧变化

作画既要密不通风,也要宽可跑马——书法也是如此。一个字的结构要有宽有紧,或一个字宽一个字紧。有时书者可把两个字作一个字写,写得紧紧的,再下去就突然宽敞起来。不仅上下要有宽紧,左右也如是。写了一行,下一行要看上一行而变。其它的变化也是要上下左右一起顾及的。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5)

四、左右变化

书法常谈的行气,不是指一行写得够直,而是指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气势。上佳的行气,可以写得忽左忽右,好像醉酒行步似的。书法的字可以分开来读,但却不应该分开来写。(就是字与字之间有大距离,也要写得有连贯性。)书法要整幅看,所以下笔时的意识,是忘记字与字之间的分离,好像是画一幅抽象画作似的。能做到这一点,忽左忽右的困难就解决了。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6)

五、浓淡变化

这是今人胜前人之处。前人所用的墨色一样,今人有写得忽浓忽淡的,大有佳处。浓淡的写法是水墨并用,而墨的质量就变得不大重要了。有时单蘸墨,有时单蘸水,有时先水后墨而后写,也有时先墨后水而后写,效果各有不同。过时而坏了的墨叫作「宿墨」,某部分的墨与胶分离,有沉淀,写来大有奇趣。中国产的墨汁过了三几天就变作「宿墨」,奇臭!日本的墨汁永远不臭,但要等好几年才有「宿墨」之效。我有三十瓶藏了四年的日产墨汁,成为坏了的「宿墨」,珍品也!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7)

六、润枯变化

「润」是多墨湿笔;「枯」是少墨干笔。少人知道的是把这二者用到极端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是明末清初书法大师王铎发明的。二者用到极端,润的化开来以至笔划不能分辨,枯的要细看才见墨迹。王铎有好些精品,是每蘸一次墨写到全干才再蘸墨。要把润枯极端化,有两个重要的法门。其一是极润而刻意地要墨化开来时,手的动作要把笔划交代得很清楚——这样,化墨而不辨笔划,观者还可以感觉到字意。其二,用笔要非常老到,否则一到枯笔笔毛就散乱了。宣纸有生、熟之分,也有半生半熟的。要增加墨的变化一定要用生纸,越生越好。生纸难用,但笔用得好就没有困难了。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8)

七、快慢变化

书法是要有节奏的,写时笔锋好像是在纸上起舞。快笔刚健,慢笔婉约。时快时慢要有像音乐的节奏,而在快与慢的交替中不要棱角分明,以至有斧凿痕迹。慢笔比快笔难。写得好的慢笔,有很自然的波动,是足以扣人心弦的。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9)

八、狂静变化

所谓动若脱免,静如处子,上佳的书法也如是。「狂」不一定是指狂草——行书草写也可以写得很狂放的。有时狂写是胡乱地写几笔,乱来一下,可有奇效,但这种写法只可偶而为之,常用就变得真的是乱来了。从狂转静,可以渐变,但有时一下子狂、静分明,感情的表达会使观者喘不过气来。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10)

九、真草变化

「真」是指楷书或看得分明的行书。全用楷书变化很少,不可取也。行、草并用是上佳的书法形式中比较容易表达感情的。纯用行书不容易写得好;纯草也不易,但比纯「行」易一点。在真、草之变中我最欣赏那据说是颜鲁公所写的《裴将军帖》。这个名帖用上隶、楷、行、草各体字,是穷「体」变之道也。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11)

十、危安变化

以书法表达感情,若要增加震撼力,字不妨写得「险」一点。险而不怪,是米芾说的。危而安,是孙过庭说的。以「中」字为例,垂直的一竖可以偏左,更好是偏右,若在中间就少了险意;那一竖可以上长下短,也可以上短下长,若上下一样,就因为过于平稳而把字写「死」了。「小」字的左右两点是不应该对称的。把「小」字右面那一点写开些,增加了该字要翻转的动态,跟的字抚而安之,就是好书法。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12)

十一、字的轴线与行的轴线

所谓字的轴线是指经过字的重心,把该字分成平均两部分的直线,如图中的第二行我们给各字画出了它们的轴线,它能表示出字的运动趋向。

行的运动线是指参考字的轴线,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一行中字的运动变化,如上图第四行我们用绿线来表示行的运动线。是把字的轴线调整后,行的运动线呈现直线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变化的话,这样真的是如古人所说“字如算子”了。

十二、一行中单字的外轮廓变化及行的外轮廓变化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13)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给一行字画出它们的行外轮廓线,我们发现一行字的外轮廓呈现起伏变化的曲线,这都要靠创造性的对单字进行收放伸缩、大小错落、疏密对比等来处理变化。

十三、线的变化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14)

从《箧中帖》我们可以看出字数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线有长短粗细、枯润浓淡等变化,如果说《兰亭》前后可以划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变化很微妙的线质,那《祭侄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线质对比。粗线给人厚实、沉稳,细线则是灵动飘逸;圆线温润,方笔则见凌角;长线舒展,短线利落;浓墨晕化,枯笔飞白......作品一气呵成,这些线有机结合,看似随意,实为巧安排。行书难,难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为佳作,当然如能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至于风格、个性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十四、书写速度的变化

从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行的书写速度慢,倒数的二三行应该是行笔如飞,杀纸更见痛快,最后一行来来个跳跃,老米每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性表现,如《致彦和国士》后几行枯笔作书,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

杨普义书法完整 明白书法变化规律(15)

上述的书法十四变,是意图以一个整数来分析感情的全面表达可以有的变化。但学书法不要墨守成规。天真自然的感情流露,一下笔就禁不住不断求变。意之所之,变得有人类内心和弦的规律,哪管是十种还是八种,又或是哪一种?好书法就是好书法,是用不着分析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