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1)

作者:李琴

来源:达拉特大城小事(ID:dltdcxs)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朽。初一初二,满街走。”转眼又到春节,又想到了这首春节童谣,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儿时。

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父母亲亲手做的豆腐。那时候十分喜欢豆腐特有的味道。喜欢豆子在父母亲的精心制作下,变成美味的食品。美食固然眼馋,但是制作美食的一番过程现在想来仍然记忆犹新。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2)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3)

常常记得,父亲母亲会提前一天把豆子泡到水里。豆子都是自己家地里产出来的。有黑豆、有黄豆、还有绿豆。这些被选过的豆子浸到水里会变大,第二天,父亲母亲便会用铁桶挑着这些豆子去离村子很远的磨坊磨豆浆。磨豆浆不是平时的事情,磨房主总会安排固定的日子让村民们去磨豆浆。每年的惯例二十五肯定是做豆腐的日子,村里的人都会挑着扁担,担着豆子去磨坊那里排队磨豆浆。常常记得父亲母亲会在这一天特别地起个老早。大清早五点多,晨光熹微他们就挑着两担豆子去排队了。大约11点的时候,他们会挑着磨好的生豆浆回来。然后妈妈就开始生火。生豆浆倒在家里的两口大锅里。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4)

记忆中记得熬煮豆浆的过程很是漫长。因为火候是很关键的。如果火烧的太旺,生豆浆就会糊锅;如果火烧的太小,豆浆又熬不熟。如此一来,母亲就会精准地把握火候。父亲和母亲在锅边要忙整整一天。他们要不停地用一根长长的擀面杖去锅里搅拌。等到这两大锅生豆浆煮熟了,怕已到了日落西山。我总觉得煮豆腐的过程太长了。因为眼睛看着好馋呀。大锅里刚刚飘出浓浓的豆浆的香味,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准备好自制咸菜的酸浆,她从菜瓮里舀出一大盆酸汤,然后用小勺点在这两锅已经熬煮熟的豆浆里。我总是默默地站在跟前,看着他们娴熟地操作这一切。随着酸汤的加入,熟豆浆结成了小块,或者说,变成了黏糊糊的状态,这应该就是豆腐脑吧。我们姐弟三人总是等不及品尝一碗,父亲母亲总会将锅里面的豆腐脑舀出来,盛在碗里,让我们解馋。那浓郁的豆腐香味,那经过一番辛劳后的劳动成果,在当时既填饱了肚子,又喂饱了眼睛。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5)

今天想来,那味道仍然那么亲切,那么诱人。一番狼吞虎咽之后,父亲母亲仍然在锅边继续辛劳。酸汤是有定量的,需要不停搅拌以判断是否足够,直到熟豆浆都变成了豆腐,锅里的水变得清晰可见。这个时候,母亲就会准备两个非常大的自己编的柳条篮子,她在篮子里面铺上一块儿蒸馒头用的笼布,然后用大大的笊篱把锅里的豆腐脑捞出来盛放到这两个大大的篮子里。等到锅里所有豆腐脑都被捞出来以后,他们就会把笼布的四角收紧,然后在篮子的上头压上一块儿石头,压石头是为了让豆腐脑减少水分,变得质地坚硬一些,口感更好一些,这就是压豆腐的过程。经过几个小时的加压,篮子里的豆腐成型了,然后妈妈就会把石头取下来,揭开笼布,让豆腐冷却。大概到了晚饭结束以后,豆腐就可以放到案板上。他们会用切菜刀把豆腐切成大块儿,然后一块儿一块儿摆放整齐放到案板上。当然了,晚餐是少不了豆腐的。在那个食物相对匮乏,人们生活相对贫穷的岁月里,能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该有多么幸福呀!热腾腾的豆腐该是幸福生活的美好点缀吧。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6)

那个时候,虽然生活贫寒,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日子过得很苦。反倒觉得,年关岁末,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品尝到只有年关才可以品尝到的美食。想想豆腐,一年只能吃到一回,那份盼望该是多么急切!现在的生活好了,豆腐可以天天上餐桌了,可是那浓郁的儿时的味道却没有了。现在几乎没有人家会费尽周折地做豆腐了,做豆腐成了专门的职业,家家户户买豆腐。我也常常超市买豆腐,但总会问上一句:“是酸浆豆腐吗?”等得到准确的答复后,我就会毫不迟疑地买来。可是,再也没有儿时那种浓郁的豆腐香味了。我总会想:是不是豆腐的制作工艺不如从前了?还是豆子的味道不如过往了?哎,想来都不是,我们留恋的是一份儿时的美好记忆。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7)

现在的生活如此优越,不愁吃,不愁喝,可是过年的味道却淡了,不是年味儿淡了,是忙碌的生活让人们无心去品味年味了。年节没变,变的是人们的心情。多么希望,那一份对年的渴望,那一份对美食的期待,那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能带到现在的生活里。我想生活没有错,在几经奔忙之后,在几多辛劳之后,我们更应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日记100字 二十五磨豆腐(8)

父母亲已经老了,他们再也不去磨豆浆了。村子里面的豆腐坊也早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并不缺少豆腐,但却缺少了自己亲手制作豆腐的过程。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们已到不惑之年。每到年关,总会想到磨豆浆做豆腐,想到儿时各种各样的年俗活动。

我想生活赋予了年节更好的意义,但是年俗活动还应该继续传承一下。所以每到年节,我还是会尽可能地亲手制作一些美食,让我的孩子也参与学习。只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体会年的味道。过年过的是美好的过程,那一道道美食的制作过程,更多的是一份美好的心情,更多的是一份对未来的期许。转眼又到二十五了。二十五磨豆腐总是带给我无尽的思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