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彝族传统民俗节日(走进昭觉彝族年)

砍竹去枝、削青皮、刻准度,用炭火烧红铁钉后钻出六孔,最后插入一段哨子塞,一曲悠扬的古调《古莫阿芝》就在刚制作的彝族乐器“马布”下随风飘扬……

四川彝族传统民俗节日(走进昭觉彝族年)(1)

黑惹日者弹奏乐器

吹奏和制作马步的彝族小孩叫黑惹日者,他所在的昭觉县且莫乡瓦吃觉村位于凉山州隐秘的古里大峡谷中,最高处近两千八百米,山势壮阔起伏,与瓦吃觉村紧邻的悬崖村便位于峡谷之中。

11月21日,趁且莫乡彝族年之际,红星新闻记者和玛薇少儿艺术团的志愿者老师们一同探望黑惹日者一家,黑惹日者是玛薇少儿艺术团的成员。这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艺术团在快手平台上拥有大批的粉丝,黑惹日者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会通过快手这一平台,和网友们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他们的家乡和生活。而整个彝族新年中,玛薇少儿艺术团的志愿者老师也在尝试通过直播与网友互动,让更多外面的人了解到玛薇少儿艺术团,了解凉山州,了解彝历新年。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发稿,快手“彝族年”主题活动专区参与人数已超600万人。

和以往媒体闪光灯的聚焦点不同,对于大凉山,记者此次更多关注到的是彝族文化与新兴短视频产业接轨融合后产生的旺盛生命力和接纳力。

齿轮:

腊粑开、苦荞饼、杀年猪……每年的彝族年就这样开始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年放假时间是11月20日到26日,但从11月中旬至12月份,大小凉山都在轮流过年,整整一个月,人们都沉浸在探亲访友的欢乐中,这是四川凉山独具特色的氛围。

“走,腊粑开”,22日是瓦吃觉村的彝族年第一天,虽然才是凌晨4点钟,但黑惹日者一家已经早早起床,穿上极具彝族风的右衽大襟衣,披起御寒羊毛毡“擦尔瓦”,日者和妹妹列且已经和全村的小孩子一起开始了彝族年传统活动“腊粑开”。

腊粑开是指彝族年时,孩子们聚在一起挨家挨户要苦荞饼或玉米饼,而这项传统节目要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全村开始杀猪,听到猪叫声后才算结束。“腊粑开寓意着一种淳朴的祝福。”爱心班驻校老师杨明华说,孩子们拿到的荞饼蕴含着每户人家对孩子的祝福,这种形式是希望吃了荞饼的小孩能够健健康康,没有疾病地成长。

“彝族年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叫法,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用库史来称呼我们的新年”,黑惹日者一边劈柴一边介绍着彝族新年的典故。早在2010年5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年”就已经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腊粑开”以杀年猪叫为尾音。杀年猪是彝族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腊粑开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总会集中在一起,从最年长或辈分最高的家里开始杀过年猪,以辈分排下来。

“我们这边都会用蕨草烧猪毛。”第一次动手帮家里人杀过年猪的日者解释道,蕨类植物覆盖在猪身上后,燃烧产生的热量很高并且化成灰后热量也能留存很久,“只有这样烧完的猪皮才会是金黄色。”

光去猪毛一项彝族就有很多自己的学问在里面,而杀年猪整个过程就包含了很多彝族传统文化,日者介绍,首先是杀猪时会取出猪胰子、猪胆和猪心观察,看猪胰子是否笔直没有卷曲,若猪胆汁多呈金黄色,意味着来年全家幸福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破土:

民族文化活力接轨短视频创新

在热闹喜庆的彝族年背后,日者一家其实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日者父亲因糖尿病去世,一家六口全靠妈妈抚养长大,“很感谢大家的帮助,大女儿、大儿子读了书以后都找到了工作。”日者阿妈说大儿子现在在深圳做生鲜生意,其中一个女儿也在西昌找到了工作,现在日者和妹妹伍作也都在爱心班读书。

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执行理事侯远高告诉记者,黑惹日者妈妈作为一个寡妇能够抚养六个孩子和一个老人是依靠了家族、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共同支持,这其中跟彝族文化中的互助传统有很大关系,“逢年过节或平时需要帮助的时候,家族、邻里之间都会互相走动帮忙,像日者的舅舅就一直在关心照顾他们一家。”

不仅是邻里家族帮助,在日者家的院墙上,记者看到贫困户帮扶卡,可以看到政府对日者一家给予了医保免费政策,发放核桃苗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以及给予劳务技能培训等扶持。

驻校老师杨明华说,日者还是一个学习能力很高的孩子,只要音乐老师子午教的乐器歌曲他都能很快学会,目前已经会唱民歌、吹马布、葫芦丝和弹月琴,他自己还会制作马布。

“凉山乡村儿童和山里的动植物更加亲近,淳朴自然浑然天成。”侯远高说,如果这些孩子能够接受城市小孩一样的教育资源,会有更多的创新优势。能歌善舞的日者便是如此,他在彝族年期间尝试直播便获得网友的认可。

四川彝族传统民俗节日(走进昭觉彝族年)(2)

志愿者们通过快手进行直播

此次日者在彝族年期间使用玛薇少儿艺术团账号进行了进行直播,记者采访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负责人张帆了解到,此次直播观看人数合计10万人,短视频播放量合计250万,截至发稿,快手“彝族年”主题活动专区参与人数已超6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偏远的山区,彝族古老的文化正以另一种方式和新兴短视频行业产生对接和碰撞,有短视频相关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四川特别是凉山地区已经成为快手内容源和用户的活跃区域之一。

新芽:

幸福乡村战略 贫困县区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活跃快手用户

青瓦白墙的宽敞村舍坐落城中,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在体验彝族年的最后一天,志愿者老师们来到了日哈乡异地移民搬迁的新村,记者了解到,日者的舅舅已经作为先期异地移民搬迁至此,而日者一家明年也将动身,搬来此处。新村里,政府对于日者舅舅家还提供了产业周转金8000元购买能繁母猪、羊进行养殖,协调县农办为子女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单位外出务工等帮扶措施。

不仅是日者一家的生活出现新的变化,记者从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项目部了解到,原先鲜有游客的古里大峡谷也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古里大峡谷将打造成为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而景区将成为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彝区特色文化体验目的地和文旅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乡村发展新气象的背后,还伴随着互联网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短视频行业与乡村发展正如新芽一般接受新的成长。

从迷藏卓玛、侗家女到黑惹日者,近期快手上涌现越来越多关于乡村的优质内容源,为何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会将目光瞄向乡村?

对此张帆抛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中国有1600多万人通过快手平台获得收入,而其中有340万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区,贫困县区中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活跃快手用户。“这些遍布全国的乡村用户,能通过自身实践和平台进行赋能。”她表示,许多人能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展示家乡原生态的风土人情,获得大量网友关注和喜爱,并带动所在地区土特产、文化产品销售,增加旅游收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短视频脱贫之路。

面对现状,今年快手发布了“快手幸福乡村”社会责任战略,据悉,该计划将在全国发掘至少100位有能力且愿意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的乡村创业者,通过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商业和管理教育资源,流量和品牌资源等,促进带头人的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快手幸福乡村战略还将在非遗方向发力,用快手产品和技术优势赋能非遗传承,挖掘非遗传承者,助力非遗活化和传播。

“我们更多关注个体,并不区分这个个体身处何方,他不管是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面还是在大都市里面,只要他愿意,我们都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帮助到他。”对于乡村定位,在刚过不久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快手创始人宿华给出了这样定位,他希望赋能每个个体,让AI算法的力量被每一个不懂这种力量的人所享受到,让每个普通人在这个时代,因为人工智能的进展,能够更好地跟世界连接。

红星新闻记者 郭晶晶 实习记者 杨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