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春天来(木棉花开哥少怀)

《木棉花开哥少怀》

哥少怀人生三件事。阉猪,保安,演戏。

上世纪七十年代,整整十年时间,我看着哥少怀阉猪长大。心想长大后也要做阉猪佬。必竞公猪蛋好吃,花肠好脆。

木棉花开春天来(木棉花开哥少怀)(1)

不管什么性质的朝代,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两三头猪。这是农民实现肉类基本自由的保障。古人云,穷不丢猪,富不丢书。作为农民和老百姓,基本与富贵无关,那有资格和钱财求学。种玉米养母猪就是最现实最接地气的最大正能量。

哥少怀什么时候学会阉猪,不再考查。但有必要说说阉猪的起源。

《三国演义》华佗为关公刮骨疗伤,医术了得。曹操患头痛病,抓华佗来为其诊疗,华佗要开颅手术,曹操疑华不轨,竟敢太岁头上动刀,把华佗关进监狱。

有个狱官敬重华佗的医术及为人,精心照顾狱中的华佗。华佗在狱中抱病编写医书,感觉时日不多,把医术秘笈《青囊书》交给狱官。

华佗死后,狱官辞职回家准备精修医术。其妻为防夫君步入华佗后尘,竟把医书一页一页撕开烧掉。狱官急忙上前灭火抢夺,只救下两页纸片。这两页纸记录阉鸡阉猪的方法。

狱官学医不成,成就了一代阉猪佬,后人的阉术就是这样传承下来。

言归正传,看哥少怀阉猪是一种享受和折磨的结合体,其残忍和可怜是无法形容的。当然这里指的是阉母猪。阉公猪没有技术含量,尽管公猪嚎叫把根留住,一捏一刀一挤即完事,公猪蛋好吃另当回事,这里暂者不表。

只见哥少怀固定好四脚长板凳,提起小母猪背靠櫈子,把小母猪两后脚倒八字绑在櫈子的两脚,猪头朝下,并用绳子绕一圈猪脖子以固定猪头情绪。

此时的小母猪应该明白她的处境,嚎哭大叫,似是求饶,我花花肠子不害人,不骗人,不坑人,不讹人,请求留下发情的源泉,诉求做母亲的权利。

当然这种诉求不是向着阉猪佬,业主才有权力这么做,阉猪佬是雇佣兵,是执法者,业主出钱我出刀,关我屁事,有奶便是娘。

哥少怀听惯母猪的呐喊,根本不影响他的操作。棉花沾着碘酒在小母猪下腹部的尾奶处抹一抹做皮肤消毒,左手的食指和母指八字型分开按住已消毒的小奶,其实这个动作是作定位之用,也是压紧肚皮让肉质紧凑便于手术刀一刀到底。

说时迟那时快,右手持着晃亮的椭圆型的兽医专用阉猪刀,准、快、狠,一刀下去,小母猪撕心裂肺地比刚才被绑时声音更大更尖耳。

阉口不大,一公分多一点,可没有麻醉的母猪痛得太厉害了吧,大声尖叫的同时全身伴随着一阵颤抖。

哥少怀倒转阉猪刀,用另一头的细小圆型弯头插入腹部深处,随及一抠,左手食指和母指配合挤压,花白的卵巢飘柔于肚皮表面,左手食指母指快速夹住,手术刀再次调头,一刀割下。小母猪再次爆发最后的呐喊。碘酒瓶口直接淋入刀口的刺激也激不起再次叫喊,疼得没有力气哭叫了。

除了妇女,大人小孩都喜欢观看和目睹哥少怀的阉猪过程,定位准确,手法娴熟,动作麻利,一气呵成。

哥少怀七十年代代表甜林县参加百色地区阉猪比赛荣获第一名。

那个年代,阉猪专业性强,不列入资本主义尾巴,是一个好的工作岗位。阉猪收费不多,但全乡就这么一两个人作业,收入也算可以了。凭着这一特长,哥少怀活脱脱有滋有味把家里几个小孩养得肥喏诺,而且一个不落地把孩子们送到高一级学校完成学业。

哥少怀,论身体维度,身材高大健硕,给人一种特别魁梧或粗犷的感觉,双目炯炯有神,剑眉星目,英武不凡。这样的架势,加上自小喜欢弄棍划拳,跟着武师学了几招秘笈。以吃得打得的名称响誉红河一带。

八十年代初期,山上作物开始形成商品。在百乐沿红河一带的山林生长木耳,老百娃争先恐后上山采集出售。由于地界不清,常有越界采摘。某日,百乐街宋大人和汤大人结伴到百朝沟摘木耳,耐轰人认为他们越界偷采,组织几十人上山围剿,宋汤两人见势不妙,寡不敌众,眼见逃跑不太可能,急中生智,叫喊:少怀、少怀,有人来抢木耳了,你赶快过来。

对方听到有哥少怀在场,吓得不敢上山。

九十年代中期我到耐轰屯喝喜酒,求证这个事件的证据,当事人没有肯定的回答,反而有一句话令我无法相信科学的真理。

他们说:

哥少怀一身牛劲,公牛犊碰见都会怀孕!谁敢惹?

古时有击鼓退金兵,百乐有少怀吓牛犊。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说,甜林县城附近有一个村屯叫虹旗屯,历史原名叫百吉屯。六十年代知识青年无法在城市就业,到农村参加劳动,与农民一起分吃粮食。有十几个知识青年分到百吉屯,他们认为,现在是虹旗天下,百吉意味着投降,应改名为虹旗屯。为此,县革委会批准同意。

百乐班车到县城必经虹旗屯,该屯人员自古彪悍,随意叫停过往班车留下卖路钱。百乐班车为求平安生财,敬请哥少怀跟车三天。虹旗狂人看见哥少怀坐镇班车不敢轻举妄动。

一动不动,到现在都不动,哥少怀坐班车三天,平安几十年。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流通的多样性,经济迅速腾飞,坏人坏事逐渐升温,社会治安严峻。哥少怀凭着一身正气和一团武功升职为治安队长,入职以来尽心尽责,以身作则,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敢于同坏人搏斗,十多年来为乡村平安保驾护航。

小时候听他讲述年轻时与受伤野猪搏斗的经历。野猪发疯似正面向他攻击,他迅速闪过,躲过野猪的锋芒,转身追着野猪,一身飞跃骑上野猪背部,手起刀落插进野猪胫部,发狂的野猪无力再战,应声倒地。

他很自信的说,野猪疯狂,猪就一根筋,头部随全身转动,有点功力的人迅速一招可致敌死。人就不一样,多筋、多才、多情、多样,社会因此进步,生活因此精彩。所以,人不风流天诛地灭。

社会也按着他的论述前进。百乐彩调戏恢复演出,更演练出不少风采。年年《陈世美》,几年下来,哥少怀一直主演男一号陈世美,女一号秦香莲却更换几盏。戏中抛弃糟糠之妻秦香莲,台下宠爱莲妹妹。

有一日,他的友人问他肚皮升值了,感觉如何?

他说,母猪的肚皮那能与演员的白肚相比呢。

乌呼,百乐最靓的仔,凭英雄才子之气质傲视群雄。

龙滩水库建设,百乐街搬迁那掌坡,村民以戏剧喜闹新街,特邀请本县利周壮剧团参演。哥少怀年纪渐大已不再参与闹台和担当主演,此时期他已华丽转身出任村剧团总导演。

活动结束之日,百乐街尽地主之谊设宴款待有关人员。我受哥少怀之托,去邀请黄编导参加宴会。据说黄编一直清高,不吃戏团人间烟火,从来不参与团队聚餐活动。当时剧团鼓手汤一鼓说,你能邀请黄编导参宴,我自罚三杯。

我骑摩托车直奔黄家,看见大编导正炒菜。我叽叽喳喳几句,黄编导二话不说,飞身上了我的摩托车后坐,叫我直奔席台。

哥少怀和汤一鼓简直不相信莫斯科眼泪,以为黄编导给我面子。

这年头,人心浮躁,戏剧人生,塞了奶头才是娘,传统面子之利早已失传千年,谁还给人面面?

其实,我告之黄编,利周戏团美女导演仰慕黄编才华,是黄编的粉丝,特要求在百乐见一面,共饮百乐美酒。

真是人不风流天诛地灭。

哥少怀人生精彩三圈,阉猪养家糊口,创造物质文明。身家保安,保家卫国,名气和精神文明上升。戏剧人生属娱乐文化,现在叫风流文明。老百姓追星,称演员为明星。权贵顶层称之为戏子。古时权者沉迷戏子,总会误国。

东拉西扯那么多,看着标题红棉花开哥少怀,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写过《百乐街第一美食》,如果此文名为《百乐街第一风流才子》,百乐还有那几样第一呢?这样被高人指责落入俗套。百乐两河交界处那棵巨大坚雄的木棉树,注视两河交汇,观望两河的交集,守护两河的子孙。

春天,木棉花开,太有意思了,老远望见红彤彤,近看花瓣丰满肥厚,再没有任何花辩比它更厚了。生命的旺盛,生活的厚度,木棉花尽显无余。

木棉花就像哥少怀那双宽大肥厚灵巧的双手,陪伴着、影响着它的功能和风流。

木棉花开春天来(木棉花开哥少怀)(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