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穷而不失其志(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君子固穷而不失其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君子固穷而不失其志(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固穷而不失其志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上文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孔子在陈国被围困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困顿的时候吗?”可能当时的情景是想孔子变通一下,不要去拜见楚国大使,向陈国大夫屈服。但是孔子说:“君子之道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穷途末路也不改变,不像小人,小人审时度势,没有原则,叛变求饶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贪生怕死,苟且偷生,非君子所为。”

在这里,“穷”不是指贫穷,缺钱,而是与“达”对应,是处于困境中的意思。虽然贫穷往往让人陷入困境,但是有时候陷入困境并非仅仅因为贫穷,还有其它的原因。比如: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遭遇暴雨,未能按时到达目的地,陷入穷途。

君子陷入穷途,怎么办?按照孔子的思想,那就是依然坚守原则。陈胜吴广如果按照君子的原则行事,就应该乖乖去报道,接受处罚,要杀要剐,都要听从上级的命令。所以,按照孔子的思想,陈胜吴广就是小人,大泽乡起义就是小人的胡作非为,应该批判和镇压。

由此可见,君子之道,实在是穷途末路,没有几个人会选择末路去走。所以,儒家君子大多数都是表面君子,实为伪君子。这就是儒家致命的软肋。标准太高,多数人做不到,连喊口号的人自己也做不到,这就显得虚伪了。

当然,也是有人做到的,只是代价太大了。

方孝孺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大儒。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宋濂就是语文课里《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朱元璋死,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挥军南下攻打南京。方孝孺支持建文帝为正统,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皆出自方孝孺之手。然而,天道之下,谁为正统?不是靠道德文章来判定,而是由战争胜利者来判定。

建文四年,燕王攻入南京,文武百官多见风使舵,投降燕王。但是方孝孺谨守君子之道,拒不投降,决心杀身成仁。朱棣打算让他草拟即位诏书,他直接拒绝。朱棣问他不怕株连九族,他回答不就是九族嘛!十族又何妨。结果朱棣气极败坏,果真杀他十族。本来只有九族,把他学生也算上一族,八九百人被杀,方孝孺被凌迟,时年四十六岁。呜乎哀哉!君子之道,果真就是自取灭亡啊!

然而,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后的世界未必不美好,在我内心里,对方孝孺是很钦佩的,对朱棣是满满的鄙视。

时过境迁,君子的原则随时代改变,陈王奋起挥黄钺,被批判,被歌颂,被淡化。而方孝孺的坚守也可能被解读为对家人学生的不负责任。君子固穷,但是君子也有家人,家人们是否能理解,是否愿意和你一起固穷呢?

往事越千年,生活太艰难。

本来无一物,处处惹尘埃。

天道不可测,世人皆自扰。

浊酒喜相逢,今朝要喝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