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可以吗 两种疫苗能否同时接种

在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各地陆续恢复预防接种工作以来,“如何安排疫苗补种?”引发了广泛讨论,其中关于“多种疫苗能否同时接种”在接种医生群体中争议较大。

接种疫苗是每个宝宝预防疾病、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据统计,宝宝从出生到6周岁,所有可接种的疫苗共有30多剂。在工作中,接种医生通常会采用电话、短信、手机APP等方式提醒家长及时接种,避免迟种漏种,消除免疫空白。

不过,不少家长和接种医生都有一个疑问:多种疫苗可不可以同时接种?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先明确“同时接种”的定义

为避免歧义,在这里将“同时接种”的定义为:在同一日里,接种医生在受种者的身体不同部位接种≥2种疫苗。

这个定义是明确而易理解的。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都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有明确规定的除外)。此外,也不大可能多名接种医生为一位受种者在同一时刻接种多剂疫苗。

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可以吗 两种疫苗能否同时接种(1)

  • ㈠ 不同疫苗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 ㈡ 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种类疫苗(包括减毒和灭活)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

  • 在这里解释一下第 ㈡ 种情况:如果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的减毒活疫苗未同时接种,先接种的疫苗其成分(减毒的病原体)会在人体内复制,同时产生特异性(消灭某种特定的细菌或病毒)和非特异性(只要是外来的东西都要去消灭)的免疫作用。

    如果接种间隔不满28天,那么先接种的疫苗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会干扰后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二者要么同时接种,要么需间隔至少28天分别接种。其他疫苗则没有这种限制。

    截至目前,全世界尚无同时接种多剂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高于单一疫苗分开接种的科学定论。如果有充足的、确凿的证据,那么WHO和各国卫生部门一定会建议尽量避免,然而并没有。所以,不用担心同时接种多剂疫苗的安全性。相反,分开多次接种疫苗,反而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

    最多可以同时接种多少剂疫苗?

    我们知道,疫苗的接种途径通常为口服和注射(包括肌肉、皮下和皮内)。而注射部位通常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和大腿前外侧中部。

    部分国家允许在同一接种部位间距2.5cm或1英寸分别接种多剂疫苗,我国暂未允许。

    所以,只要接种部位“够用”(没有残疾、严重湿疹或伤口),严格来说,一天最多可以同时接种5剂疫苗(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注射4剂 口服1剂)。这也是很多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多年以来的接种惯例。我国内地部分接种门诊在给漏针较多的儿童补种疫苗时,也已经这样操作。

    总结一下,从科学上说:

    • 所有疫苗都可以同时接种。也更加推荐同时接种。

    • 如果两种注射的减毒活疫苗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接种。

    • 其他情况均无时间间隔限制。

    实践中,同时接种的问题较复杂

    在日常工作中,接种医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无法同时接种的理由。

    1、免费与自费

    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也并没有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不能同时接种的限制。

    但有些地区的接种医生会错误地认为“优先”就是“唯一”,即必须先打免费疫苗,下一次才能打自费疫苗,并设置“每次/每月只打一针”、“两针间必须间隔15天或者1个月”等规定,导致小月龄儿童不得不延迟接种部分疫苗。

    我们知道,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从研发、生产、临床试验、储运、使用等等,都没有任何区别。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和人群中,一些自费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可能危害性更大。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许多自费疫苗已经或即将变成免费疫苗。所以,不应单纯因为免费/自费的缘故而拒绝同时接种多剂疫苗。

    2、不良反应补偿

    有的人会说,免费/自费事小,不良反应补偿才是根本原因。多年以来,我国各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机制为: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其补偿费用由政府承担;而接种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自费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其补偿费用由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因此,不少接种医生甚至疾控专家认为,如果免费疫苗和收费疫苗同时接种,万一发生异常反应,会无法判断究竟是哪种疫苗引起的,难以明确补偿主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故不建议二者同时接种。

    但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全国历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案例中,90%以上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占6-7%,报告发生率约为1/10万-3/10万。对于一个接种门诊来说,很可能一年甚至数年都遇不到一起需要进行专家组诊断的异常反应案例。

    退一步说,如果真遇到了需要分辨究竟是哪种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AEFI,诊断专家组也完全有能力进行判断。专家组成员一般来自三级医院的血液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和疾控中心流行病学经验丰富的专家。笔者工作七年,参加过近三十起AEFI专家诊断会,暂未遇到过任何一例无法诊断的情况。

    再者,如果情况实在复杂,难以决断,也依然可以在有医学证据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对可能引起异常反应的疫苗产品进行分摊“定责”,共同补偿受种者。2019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五十六条中写道,“国家鼓励通过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随着各省商业保险的推进和对AEFI补偿机制的调整,该影响因素在将来有望逐步消失。

    3、说明书规定

    不少疫苗的说明书中,都有这样一句话:“在国内尚未进行本品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临床试验,暂不推荐本品与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常用疫苗同时接种”。不少接种医生会据此拒绝多种疫苗(甚至两种免费疫苗)同时接种。

    笔者认为,这句话前半句没有什么问题,后半句则有些不妥和多余。缺乏临床试验数据只是客观的事实,需要不断积累、收集和更新数据,而并不是“不推荐”的理由。好在,这句话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接种禁忌。

    从法律上看,疫苗说明书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我国法律位阶中属于“部门规章”。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说明》亦为国家卫生健康部门规章,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都是法院在处理诉讼纠纷时主要采用和参考的法律证据。

    据悉,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尽力沟通协调,在充分的、权威的科学依据基础上,尽量减少疫苗说明书与各接种指南和规范的矛盾。

    4、地方政策规定

    目前,部分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出台了疫苗接种方案,明确规定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接种多剂疫苗。

    • 例如,《浙江省疫苗接种方案(2019年版)》认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 而《江苏省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2017年版)》中则认为,“不建议第二类疫苗与第一类疫苗或者与其它第二类疫苗在同一天接种。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两种不同的第二类疫苗的接种间隔不少于14天。”

    不同地方的政策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了困难。

    对未来的展望

    小月龄的宝宝感染疾病,往往比成年以后感染的后果更加严重,死亡风险更高。例如,如果在1岁前感染乙肝病毒,约80%-90%会转为慢性感染;1-6岁感染,则只有30%-50%;健康的成年人感染,这个概率不到5%。

    有一句话叫做——你永远不知道疫苗产生的抗体和感染的病毒细菌哪个会先来。希望在科学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每个儿童都能够按时、及时、全程、规范完成疫苗接种,早接种,早保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