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当局者更容易被迷惑)

古人讲:当局者迷!

意思是说,真正身在其中的人,往往更容易看不清真相,如宋代苏轼就曾有一首诗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当局者迷。

当局者迷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当局者更容易被迷惑)(1)

那么,“当局者”为什么更容易被迷惑呢?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即:

一、自我视角限制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会存在某种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就是自我视角的限制。

那么,为什么自我视角会有所限制呢?

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认知、思维、所处之环境等因素,在让人开拓视野的同时,也给人套上某种枷锁般的限制。

当局者迷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当局者更容易被迷惑)(2)

比如分析一件事情,特别是与我们相关的事情,我们往往更容易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或认识,因为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事情见过之后,就会自觉的形成某种习惯,甚至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见解。

因此,当遇到新的事情时,就会不自觉地套上这些认知与见解,尽管我们自己觉得很正常,但是,却往往忽略事情背后的真相。

更何况我们绝大多数人,以“自我的视角”看待事情时,往往会掺杂了个人情绪、利益在其中,很难以理性的心态去看待。

当局者迷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当局者更容易被迷惑)(3)

正是有鉴于此,身在其中的人,更难以看到事情当中的关键因素,继而变成“当局者”迷了。

二、外部视角也一样带着某种局限性

以上我们讲自我视角局限性,容易导致“当局者”迷,但是,如果跳出自我视角之外,用外部视角来看,就一定能把事情看得更清楚吗?

当然不是。

为什么?

因为无论是自我视角还是外部视角,本身都会带有某种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即外部视角虽然能够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是身为外人,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难免也会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也一样会得出某种片面的看法。

当局者迷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当局者更容易被迷惑)(4)

更何况不在局中,根本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错综复杂,进一步地说,当事情的关键点,无法把握的时候,其看法也会受到个人情绪、状态、资源的影响,继而又回到自我视角那样的局限,即看到的东西仍会流于表面。

因此,单纯的外部视角,其实也是旁观者不一定清的根本原因。

三、看问题之思路以及方向错误,也会导致当局者迷

我记得日本的稻盛和夫,曾经总结出一种成功方程式,即: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当局者迷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当局者更容易被迷惑)(5)

在这个方程式中,正确的思维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思维不正确,即负数,那么,无论另外两个因素的数值有多大,其结果仍然会是负数。

因此,我们看问题之思路或者方向若是错误的话,那么,也一样会导致“当局者”迷的结果。

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向的正确性,确实是做到“当局者”不迷的关键因素,而要做到思路与方向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自身的见识、经验以及阅历,就好比明代圣贤王阳明说的那样,即: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当局者迷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当局者更容易被迷惑)(6)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想做到“当局者”不迷,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事”上磨,甚至可以说,遭遇艰难困苦,其实才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也是我们能够跳出“当局者迷”这一怪圈的最好办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稻盛和夫三部曲《王阳明全集》《心法》《活法》《干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