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动画制作的好大学有哪些(国产动画人才从哪来)

国产动画的发展离不开后备力量的培养,1999年全国只有几所高校专门开设动画专业,当时中国的动画代工行业正如火如荼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出现,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动画行业,契机也随之出现,越来越多高校设立动画专业,民间的培训机构也在增多从电视动画到网络动画,从代工到原创,这背后的从业者多有更迭中国动画的后备力量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还存在哪些问题?新京报特别专访两位高校老师,希望从与他们的对谈中一窥新时期中国网络动画的问题和希望,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国内学动画制作的好大学有哪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国内学动画制作的好大学有哪些(国产动画人才从哪来)

国内学动画制作的好大学有哪些

国产动画的发展离不开后备力量的培养,1999年全国只有几所高校专门开设动画专业,当时中国的动画代工行业正如火如荼。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出现,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动画行业,契机也随之出现,越来越多高校设立动画专业,民间的培训机构也在增多。从电视动画到网络动画,从代工到原创,这背后的从业者多有更迭。中国动画的后备力量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还存在哪些问题?新京报特别专访两位高校老师,希望从与他们的对谈中一窥新时期中国网络动画的问题和希望。

历史

中国动画教育起步早,发展高峰到来晚

在《如烟往事:中国动画加工(1989-2009)》一书中,曾提到中国动画的“加工时代”。虽然那时也有公司制作原创动画,但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为了生存,大家开始接收日韩或欧美的动画订单,成为一个个动画加工厂。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因国外动画引进的冲击,人员开始流失,于是一些私企便从中挖角,他们招揽员工主要有几个渠道——派人去上美影培训、从各动画厂直接挖角、自己开设培训班择优录取、招聘有美术基础的社会青年,甚至存在拖家带口到动画公司工作的情况。

2000年,北京电影学院成立动画学院,在动画专业基础上,全国才有了第一所专门的动画学院,之后高校动画专业或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4年,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本科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高校培养了诸多动画人才,记者采访的诸多正在活跃着的动画人,好多都是80后,他们正赶上高校动画专业的蓬勃发展时期,专业而正规的教育给他们打好了创作基础。不过,采访中他们也提到一些高校动画教育的问题,比如教学实践脱节、学生编剧能力欠缺等。对此,浙江理工大学动画专业教师马颖寅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动画艺术系系主任於水向记者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看法。

教: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师准入门槛

马颖寅认为中国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的脱节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一方面由于动画制作技术的更迭太快,另一方面与本科四年的教学设置在时间和理念上的不同有关。她表示,很多学校有动画专业,但实际上更多的学校设置的是跟动画相关的专业,四年里还要学其他东西,去掉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和第四年的学习,学生能学到的动画系的东西就更少了,“如果要精细学习动画,一定是整个教学大纲或者教学体系有一个细分,或者是改革,才可能会分到这么多细致的东西。”

她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这也是国家这些年在提倡的教育发展方向。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如果要去学技术,可以直接去技术类院校;如果未来想做一个综合性的人才,我觉得更多的不是技术,而是你的创作理念和文化积淀最重要。”

她更进一步表示,“我相信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之后,很多的工种、岗位都会被替代掉,那么真正不能被替代的是什么呢?就是跟创意有关的东西,它一定会很缺人才。这种人才实际上需要我们一部分高校通过专业体系去培养,教授他们怎样去抓住市场,怎样策划,怎样写剧本,怎样对IP进行打造等。”

於水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他表示,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比较少做)动画创作的,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历史原因。因为动画确实比较年轻,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从传统艺术行业转过来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高校的一些课程,可能也不需要老师都去搞创作,比如偏理论或者基础的学科。”另外,他认为高校教师的准入门槛也阻碍了一些实践过硬的动画人从事教育工作,“全国范围的高校可能大部分都要求博士学位,但对于动画这种学科来说,很多博士其实(专长不是)创作。别的学科可能博士非常必要,但在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学科里,有很多硕士就有很强的创作能力了;去学博士的,大部分就是搞理论研究,这个反而不太适合创作类的课程。”

学:技术要学,但编剧能力更要培养

马颖寅分享了自己见过的普通高校学生,“可能他们更多的在乎在课上能学到什么软件,能学到什么技术,然后这种技术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收获,比如参加比赛拿奖。这个当然也很重要,因为要修学分,要让简历好看。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甚至很多老师忽略掉了一个问题,就是一旦提到创作,你会发现很多学生脑子里边是空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动画剧本,动画的一些策划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剧本方面,好的剧本很少。”

於水对此也深有体会,“年轻的时候可能更关注技术本身,要学什么软件,画得要如何好,导演手法怎么好,分镜好不好,但随着岁数越来越大,你发现最后最难的部分确实是编剧。因为对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两位老师提到的剧本问题也是现在困扰动画行业的痛点。国产网络动画近些年多为IP改编作品,不论改编自漫画还是小说,有原IP打底,创作时依据相对更多,当然也会面临原作品读者的“审判”,这是后话。与此同时,国产网络动画业界同样在呼唤原创,因为这才是让行业持久发展的根基。不过在两位高校老师看来,目前高校动画专业在培养动画编剧上仍然存在现实问题。

“好的编剧大部分都在真人电影或真人剧里”,於水解释说,高校动画专业四年的本科和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编剧课程很少,只有一到两门,满打满算可能就不到100个学时,“你让一个动画专业学生通过100个学时把编剧这个事搞定,基本不太可能,况且他们还要学习动画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知识。而你到电影学院里,文学系四年都在学写剧本,连上七年都不一定能掌握,因为对编剧的要求非常高。”

另外,真人影视剧的编剧也未必容易跨行做动画,这其中主要是语言和思维的差异。於水表示:“首先动画的世界观可能是真人影视剧编剧不太感兴趣或者不太熟悉的领域,因为实拍一般都是基于现实世界,而动画的世界观千差万别。其次,很多动画要有童趣或者趣味性,甚至动作设计上都完全不一样,所以很多从动画改编成真人作品的,大家往往觉得不看好。”确实最后作品出来感觉不对,就证明这两种艺术形式还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从一开始构思的阶段就不一样了。

就业:专业毕业生去哪儿了?

在经过四年本科学习后,除了选择继续深造的,还有大批动画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他们去做什么了?做得怎么样?对此,两位老师都从自己的观察中给到一些现象。

马颖寅介绍,很多同学毕业之后,在动画公司里干不了多久就跳槽去游戏公司,因为前者收入较后者低很多,从她读书学习的时候就是如此,“我相信他们最初都是怀着对动画十分热爱的心情入行的。能够现在坚持在动画行业前沿的创作者,一定对动画带着非常高的热情和情怀在里面,并且他们的公司也不是单纯地做动画,往往有很多项目,以其他项目来养动画。”她认为动画行业的这种现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会越来越好。

於水了解到的情况类似,“很多同学去了互联网公司,也有在动画行业的,还有去深造的,出口比较多,理念上比较大众化。我们也有一些现在在业内很知名的导演、美术设计师。但是客观来说,纯动画行业里的毕业生我觉得不会高于百分之三十或四十。”在教学阶段,於水会带着学生跟相关动画企业合作,也就是所谓“校企联合”,比如他们曾经和新浪合作,完成了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的系列动画短片项目,也和华为、腾讯等公司一起做过项目,“可能我们还是希望培养得比较宽口径吧,将来学生可选择的领域比较多,并不是说将来一定要去动画公司。”

於水的这个观点与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到的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张歌东的观点不谋而合。张歌东针对动画专业毕业生去往游戏行业的问题,提到这两年游戏行业也在面临裁员压力,未来大家可能会做更多交叉工作,动画、游戏、影视,甚至元宇宙都是探索方向。况且如今游戏中的动画也日臻精良,ACG中的动画和游戏会成为更紧密的发展链条。如果说前几年的动画教育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那么现在则到了中间往上的爬坡阶段。

这些身处教育中的人都对动画及动画行业充满信心,让我们再给大家一些时间。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