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大佛基本现状(四川乐山大佛因干旱露出真容)

四川乐山大佛因干旱露出真容?景区最新回应:大佛真身就是佛头到佛脚,一直都能看到,是常态。古诗里的乐山大佛

相传,苏轼年轻的时候和父亲兄长乘舟东下,转赴京师的时候途径乐山大佛,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初发嘉州》: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黄庭坚也写过一首《凌云纪游》,抒发了他身处逆境的旷达之情,也流露了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乐山大佛非一朝一夕建造完成,陆游认为建造如此巨型的弥勒佛像,没有精细的设计万万不可,于是他在感叹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之余,赋诗一首《能仁院前有石像丈余盖作大像时样也》:

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

四川乐山大佛基本现状(四川乐山大佛因干旱露出真容)(1)

端坐三江之上的大佛,笑看千年风云

乐山大佛建于唐朝,又叫“凌云大佛”。

大佛高度是71米,大概就是20层楼高。为弥勒佛坐像。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建造乐山大佛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花费了三代人心血,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开凿,历经90年的时间,竣工于贞元十九年(803年)。

非常佩服我国古人无穷无尽的智慧,他们付出的汗水造就了历史奇观,才让我们后人欣赏到了如此宏伟的大佛。历经90年风风雨雨建造成功的乐山大佛,设计非常精巧,可谓鬼斧神工,光影变迁,默默守护着乐山古城的人民。

为什么在乐山建造乐山大佛?这里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地人说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时常有水怪出没,为了保佑路过此处的航船平平安安,于是建造了乐山大佛。

也有一个说法,是当时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水势极其凶猛,经常有船毁人亡的悲剧发生,于是为了制服波澜汹涌的江水,乐山大佛的工程发起人海通法师决定,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

两个说法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一个来自民间,一个来自“官方”。

历史的车轮滚滚走过,乐山大佛岿然不动,任风吹雨打,端坐于三江之上,成为时间最默默无声的见证者。

四川乐山大佛基本现状(四川乐山大佛因干旱露出真容)(2)

乐山大佛景区回应“乐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

今年这个夏天对于四川来说,实属罕见。连日高温,降雨偏少,让四川人民感受到了高温的肆虐,不仅电不够用了,水位也下降了不少。

前几天有一个热搜,说是乐山大佛因为干旱的原因,以前以前水位高的时候,巍峨的乐山大佛坐在那里呈现一个“洗脚”的状态,但是现在水位太低了,乐山大佛也没法洗脚了,变成了“光脚”的状态。意思是以前,大佛的脚可以挨到水面,今年因为干旱,大佛的脚距离水面很远了。

笔者也写了这样的一篇文章,很多网友也指出来了,其实大佛的脚一直是露在水面之上的,非常感谢大家的指正。

8月23日,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人员对此也进行了说明,说网络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该工作人员说:所谓大佛的真身就是佛头到佛脚,都是一直能看到的,是常态。

工作人员还说:即使在2020年特大洪水来临时,大佛也只是淹到了脚趾,大佛身体都是露出来的,何来现在的真身全部露出?

四川乐山大佛基本现状(四川乐山大佛因干旱露出真容)(3)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记得十几年前笔者和几位朋友去过乐山大佛,虽然排队排了好几个小时才看到大佛的正面,但还是非常值得。当时被乐山大佛的宏伟震撼了,太宏伟了!真心为祖国瑰丽的河山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古人的智慧感到深深的佩服!

愿大佛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乐山大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