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完整版原唱(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完整版原唱(老人与海)(1)

最近的一个读书综艺《我在岛屿读书》中,房琪作为主持人聊道到作为普通人见到大作家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书分离”,创作严肃文学的大作家们“竟然”这么活泼有趣。但苏童说,其实作为作者最好就是躲在文字后面,只通过文字和读者交流,我们喜欢《百年孤独》,但一旦马尔克斯站在我们面前,他的神秘感马上就消失。是这样的。

但如果真的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你会选谁?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明威,海明威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我想对于很多读者来说,也是非常期待见到海明威的。不仅因为他创造出了文学史上非常独特的硬汉形象,更因为他本人就是他笔下那些硬汉形象的真实存在。海明威不仅是文学巨匠,因为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也成为了很多人崇拜的超级偶像。

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老人与海》了,正是凭借《老人与海》,海明威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我们都读过,讲述的是一个老人独自在远海和一条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面对这条巨大的、随时有可能把小船掀翻的大马林鱼,而缺乏食物和睡眠,老人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坚强的意志成功捕获了它。在返航的途中,大马林鱼的鲜血吸引了成群的鲨鱼,老人搜寻身边一切可以作为武器的工具,刀子、船桨、舵柄、短棍,直到身边什么都不剩下,最后击退了鲨鱼,在天亮前达到了海岸。

大马林鱼随时可能会掀翻小船,而被这条大马林鱼带到更深的海里,老人只有一条小船,随时都面临巨大的风险,但是老人始终都没有割断钓锁;而后来鲨鱼来临时,老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舍弃马林鱼,就可以免于鲨鱼的袭击。但是无论怎么样,老人都没有放弃,都选择了正面迎战。

这就是我们初读《老人与海》时最受震撼的一个不惧困难、勇敢无畏的硬汉形象。

但是再读《老人与海》,最为触动的则是这之后的部分——老人熬了两天两夜捕获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了,老人空手而归,带着一副骨架回到了岸边。经过千辛万苦取得的成果,却被一场意外击碎了。

老人到达小港后,已经很疲惫了,而这时风也刮得很猛了,露台饭店的灯光全熄灭了,人们都睡下了,没人来帮他的忙。他只好独自把船尽量拖上岸滩,紧系在一块岩石上。然后扛上桅杆,独自走回窝棚。他不得不坐下歇了五次,才走到他的窝棚。

重读《老人与海》,所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疲惫、挫败的老人。

老人说“它们把我打垮了,它们的确把我打垮了”。老人这样说,可是在小说的结尾还是暗示了,即使经历了这么大的失败和失落,他仍旧会在一无所获的第九十天出海远航,就像在文章的开头说“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但老人还是在一无所获的第八十五天满怀信心、准备充足出海远行那样。

那句著名的“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前面还有半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是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是为战胜失败而生的。这才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的最为动人的地方,无论经历过多少的失败,总是能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地骨气勇气和信心再次出发。

之前看到过一个博主解读的《老人与海》,当时觉得特别鸡汤,但是重读以后,回想到这段“心灵鸡汤”的解读,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虽然老人捕到的大鱼无法为他带来一毛钱,虽然岸边的鱼骨很快会腐化,或者被卷回大海,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毕竟有人丈量过它的长度,有人知道了他的斗争历程,虽然老人80多天没有捕到鱼,但他丝毫不屈服,他还要再次向梦想扬帆,再次向命运宣战。失败是什么?在生活中,失败是一件注定的事情。老人如果不去捕鱼,就这样混日子,他就不可能失败。也就是说,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天生就是接近失败的,只有躺在舒适区,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的,可这种胜利可以说毫无价值,只有哪些有着‘强悍精神’的人,他们面对失败毫无畏惧,仍然不断斗争,不断超越自己,他们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