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肚子里的小孩(那卖火柴的小女孩)

对于电影《黄金时代》,也许很多人是冲着许鞍华、李樯、汤唯这些人去的吧但很遗憾,这个也许是中国现下最好的文艺片组合,仍然没有拍出艺术意义上的真实萧红电影的故事拖沓、情感散碎,缺乏戏剧应有的因果性萧红悲剧性的命运,必然有她个人缺点的因子,不敢阐明这一点,《黄金时代》就缺乏悲剧诞生的必要种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萧红肚子里的小孩?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萧红肚子里的小孩(那卖火柴的小女孩)

萧红肚子里的小孩

对于电影《黄金时代》,也许很多人是冲着许鞍华、李樯、汤唯这些人去的吧。但很遗憾,这个也许是中国现下最好的文艺片组合,仍然没有拍出艺术意义上的真实萧红。电影的故事拖沓、情感散碎,缺乏戏剧应有的因果性。萧红悲剧性的命运,必然有她个人缺点的因子,不敢阐明这一点,《黄金时代》就缺乏悲剧诞生的必要种子。

有人说这是电影版的纪录片,这个评价是准确的。才华横溢、善写女性如李樯者,在萧红的故事里没敢发挥合理的想像——用假故事讲述真魂灵。也许这样一部电影、萧红的后人、萧军的后人、端木、骆宾基的后人,以及一切萧红研究专家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至今似乎没见什么人提出批评意见)。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萧红,编剧没有对她悲剧的命运给予合理的解释。

不能直面萧红的弱点,就不能了解萧红的伟大。

萧红的际遇比李樯笔下的姐姐《孔雀》、姨妈《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王彩玲《立春》悲惨十倍,但李樯没有像以往能样写出追逐理想的女人顽抗生活、命运、世俗之欺压时,展现出的努力、挣扎、辛酸与苦楚。他仰视萧红、囿于现实,犯了艺术的大忌,只有平视,才能冷静而客观的分析天才作家。只有勇敢,才能反抗世俗、展现艺术的本色与真意。

下面,我来讲一下我所理解的萧红,求教于诸位方家。

一、萧红的文笔

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写足球评论,用的那种华丽而失之于艳俗的文笔,我父亲看了以后不以为然:“你跟谁学的这个啊?”我说:“石评梅”。父亲说:“那你为什么不学萧红呢?”

我说:“那有多难啊。”

石评梅与萧红都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的女作家。但石评梅(包括林徽音)近乎于白话文翻译古诗词,这个当然好学。但我认为萧红的境界不同,完全是化用,如盐入水,只知其味,不见其迹。她用不是诗词的语言,写出了诗词的真意,白话文以来,也许只有沈从文的况味与境界能与之相比。

那诗意的小说,充满了情感与爱意,这是萧红作为天才作家的独创,故事、人物、文笔与情感,融为一体。前无古人,后无追者。对于二十几岁、才华驽钝的我来说,真是太难了。我宁肯偷懒学石评梅,几百个词反复使用,华丽感立竿见影。但归根到底,那不是自己的语言啊,用得无法得心应手。离开充满英雄气概的体育评论,当我试图描摹平谈真实、却失之于庸俗市侩的常人世界时,立刻就有捉襟见肘之感。

石评梅当然很好,只是我认为萧红更好。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以上《呼兰河传》中的一语,简单天真,大巧不工。最重要的是,写景写情,与呼兰蒙昧质朴的世俗生活,浑然天成。

白话文以来的作家,在化用古典诗词方面,萧红另立一峰,独得真味。

二、萧红的思想

看了很多萧红的传记与评论,甚治包括写鲁迅的林贤治,也看过李建军的评论。但说实话,我非常奇怪,所有的人,都没有涉及到萧红思想的师承。白话文以来,所有作家的思想脉络都被大家研究得很透。共产主义、尼采之于鲁迅,狄更斯之于老舍,尤金·奥尼尔之于曹禺,但唯有萧红,我没见哪个人把她的师承说得清楚明白。在哲学上,究竟是谁给她的养份,为什么她的思想如此独特。她出于左翼,为什么所走之路,与左翼诸君中,完全不同?

萧红的小说中,没有历史的智慧与厚味,没有哲学的高冷与深刻,我猜她这两方面的知识都很贫乏。但又是什么,能使她的小说如此感人,穿越历史仍然熠熠生辉。

茅盾那样的作家,更别说萧军、端木那样的作家,都已被历史渐渐遗忘的时候,为什么萧红仍然如此迷人?

在我看来,所有研究萧红的人,解读她的生活与爱情,都应该为大家说清楚一件事,就是:“她的作品为什么了不起?天才在哪里?为什么如此感人?”

这才是萧红的秘密。

二十世纪初,是所谓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辈出,灿若星河。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纳粹主义、无政府主义、军国主义、还有儒学、佛学等等,都在那时有着众多的拥趸。各派大师截然对立,论战不休。

从以上这些思想流派来看,萧红哪一派都不是。也许正因为她历史与哲学的知识不够,让她没有完全接受某一派的观点或是偏见。她从情感的角度,常识的角度,写出了与众不同但却是绝对真实的中国。《呼兰河传》,描写了北地边城的蒙昧与忍耐。但当今中国,在思想上,在城市与乡村,真的摆脱了呼兰河那样蒙昧的魂灵吗?如果真摆脱了,我民族又何至于今天这个样子。

没人否认,鲁迅是文学界与思想界的巨擎,可是,他从来没有给任何一个白话文以来的中国作家,以萧红那样高的评价。

难道,萧红不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吗?难道,萧红没有很快接替了丁玲的地位吗?

说鲁迅夸萧红是为了“照顾销路的违心之语”,真是太扯蛋了。你们怎么证明呢?我真奇怪。

说白了,以上关于萧红的误评,都是境界不够,不能理解萧红的天才,才会有的误解。

萧军、端木,对萧红作品的不屑与挖苦也缘于这种不解,他们不是鲁迅,看不出萧红的天才与伟大。假设没有萧红,又有几个人能记住他们呢?

萧红的天才,鲁迅知道,她自己知道。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明白自己的价值,她不为客死他乡难过,她为不能尽展才华,续写“红楼”而不甘,不甘。

三、萧红的秘密

那么,萧红为什么独特而天才呢?她既然史学知识、哲学知识明显有短板,为什么呢却又能写出如此厚重真实、深刻感人的作品?

首先,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如果你们受到了“欺凌”,你会怎么办?反抗还是忍耐?又用什么样的方法反抗和忍耐?

简单的分成两种吧,极积的反抗和消极的忍耐。

有人用权势、有人用金钱、有人有兄弟伙、有人用智慧与学识,这些都可以反抗欺凌,算是积极的。有人用宗教、有人用家庭、有人用爱情,这些都可以成为爱的港湾,帮助自己忍耐欺凌,算是消极的。

那么萧红用什么来反抗或是忍耐,世俗对她的“压迫和欺凌”呢?

她不用爱情,因为爱情给予她的更多是痛苦;

她不愿去延安,像茅盾说的“投入到工农劳苦大众”中去,刻板纪律的生活,妨碍她热爱的自由。

她当然也没有权势和金钱;

个性上,她又不能利用才华去回击,冷言来,冷语去。

智慧与学识上,她又不懂世情的诡谲与阴狠。丁玲不是说她:“真没想到,一个作家怎么能这样不懂世故。”

她也没有温暖的家庭,父亲是她一生的梦魇。她爱上的几个男人,也都不肯给她两情相悦、荣辱与共的家庭生活。

她也不信宗教。

也没有什么直正懂她、爱她、敬她的朋友。就算有,为了生存,为了革命,为了抗日,他们也各自离开。

那么,是什么让她如此孤独而又倔强地反抗“欺凌”呢?

她受到的,不是人世间最悲惨的际遇之一吗?

她笔下的所有女人,包括丁玲、张爱玲,笔下的所有女人,有一个比她本人的命运更悲惨吗?

假如她能如实且残忍地写下,她被抛弃、欺骗、玩弄、凌辱的一切,那她的作品,不是比张爱玲笔下的那下女人,凄惨十倍吗?

张爱玲写《色·戒》,说是她的牵情之作。萧红不肯这么写。

她与汪恩甲、萧军、端木惊天动地的爱情与幻灭,如果被如实写出来,那么,当代华语圈的电影人,又何必一次又一次地,拍什么萧红自传?直接拍她笔下的爱情小说多好。

一个女人,不要说她是天才的女作家,就是一个女人:两次怀着别人的孩子,嫁给其他男人,然后又都被遗弃的故事。在任何年代,不都是惊俗骇世的吗?

萧红是女作家中,唯一爱情身世与命运远比小说更曲折凄惨的人。

但是,她不愿写她的爱情与婚姻,也许是因为那实在太悲惨了。她在作品里一直掩饰这些,就像她挨了萧军的打,还要掩饰。打人者萧军都不愿意掩饰,还因此瞧不起她。

那么她写了什么呢? 用什么取得了心灵的慰藉?用什么对抗世人的白眼呢?

她的方法独特而催人泪下,这也是为什么萧红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

萧红反抗“欺凌”的办法,是回想和幻想她童年的美好时光:祖父的爱、园子里的植物和小动物。

这些才是她最温暖的港湾,这才是她最安全的家园。她通过幻想和回忆,来解决或者说回避,世人加之于她的苦难。

这种幻想,绝不同于琼瑶之类的爱情小说作家,那种幻想都是女人爱情的胜利,是非现实主义的通俗小说。

而萧红,是伟大、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家。

看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呼兰河传》里对爱、对祖父、对故乡的回忆,就是受尽人间白眼和欺凌的萧红,冬夜里划亮的那根带来幻想的火柴

这火柴,能温暖她,不能救活她。

但是,这火柴,点亮了幻想之火,点燃了人性中爱意的光芒,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之火,她永存于华语文学的至高殿堂。必将指引着后世作家,像她一样去执著的书写人性中的爱。哪怕,那爱的空间是那样狭小,哪怕,那爱的力量是那样微弱。

四、爱的遗产

《呼兰河传》的视角是孩子的,就如萧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种视角于她,最能移情、也最能发挥天才。

不需要丰厚的历史,不需要高深的哲学,就能质朴、真实且感人的书学爱,这就是萧红作为天才作家的秘密。

我有缺点,我有惰性,我怯弱、不通世故,面对那么多的欺凌、侮辱和白眼,我没有力量、智慧、金钱、权力、地位,也缺乏亲人、朋友、家庭、爱侣的温暖与帮助。

但我有幻想,有回忆,有故乡,有祖父,有爱意,我书写他们,放大他们。用这个来反抗现实加诸我身上的一切。

你们有的,我都没有。我唯一的爱,是那些不起眼的美好,是那些也许只有孩子才会在意的美与温暖。

但我书写这些,放大这些。

这卑微、天真却执著的爱,在我心里,其实是那么永恒而强大!

这就是萧红和她的作品,能让人泪如雨下的真正原因。

鲁迅、老舍、曹禺、钱钟书、沈从文、张爱玲,都不是这样的,所有的中国顶尖作家,都通于世故,洞见人性,无论在作品里,还是现实中。只有萧红没有这个能力,但她另僻蹊径,独见桃源,为中国文学遗产中添上了一眼爱的泉水。

当今中国,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小说家,王跃文、阎真、慕容雪村,哪一个写起坏人不活灵活现、力透纸背?又有哪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能像萧红一样真实的书写人性光明的一面?

我们有鲁迅,但我们没有雨果、托尔斯泰和陀斯绥耶夫斯基,我们没有既能真实地书写黑暗与恶,又能勇敢书写善良与爱的作家。

萧红,至少用她伟大的作品,为中国文学与中国人的精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爱的遗产。

五、票房的惨败

《黄金时代》票房的惨败,当然与编导的能力与顾及有关,但又何尝不与我民族的文化与审美水准有关呢?

电影院里,因为剧情的原因,很多人颇感无聊,文艺片声响又不大,所以周围人吐槽声我听得清清楚楚:

“作家原来也这么乱?”;

“共产党当年就这么乱啊?”;

“这萧红真是个狠人。”

而我听到最独特,最让我惊悚,也许最能体现现场观众水准的话出现在这里:

萧红摔倒在武汉码头。

一对情侣,男的看到这儿说:“她生的孩子就是小萝卜头。”

萧红在武汉弃子。

男的又说:“我记错了,小萝卜头是刘胡兰里边的,是刘胡兰的儿子。”

没有一个天才作家,描写愚昧与无知时能想出上诉的段子吧?这样的人,能进电影院看萧红,我真是替剧组谢谢他了。

所以,顾及颇多的《黄金时代》,票房失败了也算不得什么。在中国,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欣赏萧红呢?《小时代》、《一路向西》这样的电影,都有几亿票房。哈哈,这样的群体审美能力、这样的市场审美能力,夫复何言?

虽然,从艺术上,我对《黄金时代》并不满意。但我仍然对《黄金时代》投资者和编导,深怀尊重与谢意。

真的,谢谢。

不管怎么说,你们为萧红文学的传承与光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像她这样伟大的作家,需要民众去渐渐理解,她需要学习才懂得欣赏。你们不过是提前几十年或是几百年,拍了有关她的电影。

票房虽然失败了,但允许我,对你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