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商鞅变法的原因(秦国的浴火重生)

《商君书.更法第一》中写道: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民,礼仪的产生是为了方便做事。因此圣人治国,以利国利民,提高办事效率为第一要务,旧法陈礼可以不遵守。

秦国商鞅变法的原因(秦国的浴火重生)(1)

变法的表面意思是换一种制度治国理政,深层次含义则是利益重新分配。变法的推动力量,表面上看是明君强臣;深层次看则是全国百姓的普遍要求。变法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的进步,迫使生产关系不得不改变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与战国是两个历史阶段,从生产力层次上看,春秋属于青铜时代,战国则步入了铁器时代。冶铁技术的发展,让铁器渐渐代替了青铜器,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可种植土地。秦国变法前,属于奴隶社会,经济为半农半牧,使用的工具为青铜器。在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全方位落后于三晋。

秦国商鞅变法的原因(秦国的浴火重生)(2)

魏国作为第一个变法成功的国家,对土地、人口有迫切的需求。西边穷而大的秦国成为魏国最佳的扩展方向,河西之战后,秦国河西之地尽失。函谷关已为魏国关口,魏军前锋驻扎华山,距秦国首都栎阳不过百里之遥。多年鏖战下,秦国经济崩溃,人口锐减,财大气粗的魏国只要全力伐秦,秦国必亡。

秦献公在与魏国的少梁之战中伤重而亡,继任者为秦孝公。摆在秦孝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与魏国血战而亡国,另一条是向魏国割地求和以徐图未来。秦孝公选择了第二条路,他要强秦以雪耻辱。“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发出呐喊,他向天下求贤,并承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卫鞅听到了秦孝公的呐喊,他毅然入秦,一展所学,变法强秦,虽死无悔!变法的根本是利益重新分配,既得利益者必须将他的大部分利益拿出来分给大家。商鞅变法后,贵族领主要将他们的大部分土地拿出来分给奴隶,曾经的奴隶变成了平民。贵族领主的特权大部分被取消,世袭制不存在了,犯法了也要依法受刑!变法得罪太多既得利益者,因此变法主政大臣大部分无法善终!韩非子直言: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不戮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

秦国商鞅变法的原因(秦国的浴火重生)(3)

秦国变法是浴火重生,对贵族、对平民而言,他们都在浴火,不在烈火中重生,就在烈火中消灭。旧有的思维不容易改变,已有的利益不易放下。在变法之中用旧思维行事,免不了被新法刑治;在变法中舍不得放下已有的利益,免不了被新法处死。商鞅变法,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公室,被刑治处死者并不少。当然从大局来看,变法让秦国获得新生,经济腾飞、人口锐增、吏治得到根本改善,军队建设成就如坐火箭般上升。

秦国商鞅变法的原因(秦国的浴火重生)(4)

商鞅变法二十年,秦国焕然一新,富强如魏国,文明如鲁国,荀子称秦国为强国典范!商鞅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最终走上了刑场,受酷刑而死。商鞅虽死,但他的新法在秦国继续推行,他的学术思想被后来者继承,被后人誉为封建社会的总规划师,法家的集大成者。法家巨子商鞅,虽死犹生!

秦国商鞅变法的原因(秦国的浴火重生)(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