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

“从青年走向中年的毛泽东,在逆境中是怎么度过的?”带着对于这个问题的“寻求”,著名导演韦廉拍摄了电影《毛泽东在才溪》,该片目前正在上映。作为八一厂的老导演,韦廉曾经拍摄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经典战争电影,这次却不再追求宏大的军事场景,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用小故事来反应大格局,希望呈现出一个更加“平民化”、接地气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1)

追求重大事件与故事可看性的统一

电影《毛泽东在才溪》由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担任影片总顾问,韦廉执导,林国良、韦廉编剧,王晖主演。该片展现了一段从未在大银幕上出现的历史,是毛泽东政治生涯种的一段“至暗时刻”。1932年,在宁都会议的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毛泽东被解除了对红军的领导权和指挥权,从此,他离开红军的军事领导岗位长达两年多,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起落,也是最大的一次起落。

但是,毛泽东内心虽然痛苦,意志并没有消沉,他离开了红军,但是没有离开人民,毛泽东在逆境中坚持调查研究,顽强求索,写下的《才溪乡调查》为中国革命制定正确的政策、促进红军壮大和根据地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做才溪调查时,毛泽东才37到40岁,他在逆境中显现的强大意志,他与才溪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让韦廉导演在拍摄时也非常感动、数度落泪。

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2)

作为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电影《毛泽东在才溪》追求的是重大事件与故事可看性的统一,史实严谨,但又不是空喊口号,吸引观众看进去。韦廉透露,影片中选取了很多感人的“小事”,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该片的第一编剧林国良,60年来在闽西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创作,他发现了一段史料讲述的是才溪乡有24个姓氏,但其中孔家的三个男孩都参加红军牺牲了,孔姓没有了,这是令人非常悲痛的,影片也因此而展现了毛泽东对于孔家的惦念之情。影片中,毛泽东去看望孔家三位烈士的母亲苦笋嫲时,亲自给苦笋嫲梳头,自己无声地流泪,他内心其实在说:‘我就是您的儿子’,毛泽东对于才溪人民的深情和恻隐之心由此可见。”

还有一场戏讲述毛泽东在老乡家吃饭,面对大碗的干饭、红薯和小鱼,他并没有吃,而是把吃糠菜的孩子抱过来让孩子吃,孩子却说:“爷爷说了,就是有一粒米也要留给红军。”这样的日常图景让影片生动而带着温度,展现了毛泽东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关系。

韦廉表示,重大历史题材如果完全照抄文献、照搬展览,对不起观众,不会有市场;但是抛开历史,胡编乱造,一味地追求感官刺激,也是对不起历史,对不起先辈。所以,《毛泽东在才溪》中用儿童团长五羊子要求参军;蛮牛“逃红”,雷彩莲山洞口守候;毛泽东为“衰坑村”改名“发坑村”等有据可查的历史来丰富影片,实现真实历史与艺术构思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在片中讲湖南普通话是“美学语言”

影片中,王晖扮演的毛泽东形神兼备,韦廉导演透露,王晖作为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此前在话剧《三湾,那一夜》中塑造的毛泽东形象非常成功,而在《毛泽东在才溪》中,他也演活了一个有着浓郁生活气息、个性突出而又亲民的毛泽东。

对于领袖在片中应该说普通话还是方言,韦廉导演有自己的“理论”,他认为毛泽东在影片中有必要说湖南普通话,“方言用在这里,是一种美学语言,既能让观众能听懂,又不失作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的原汁原味讲话的感觉。王晖虽然是山东人,但发挥了很强的台词功力,对于毛泽东说话时的‘小高音’拿捏得很准。”

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3)

韦廉表示,王晖饰演的毛泽东追求的是真实的气魄,而不是故意摆出一种领袖风采。“影片中,‘才溪三莲’中的大刀妹为了救毛泽东而牺牲后,毛泽东心里很难过,他一只脚翘在椅子上那样坐着,然后突然之间大跨步地走了出去,这个姿势和角度可以说是没有‘美’感的,但是却很传神,是一种精准的捕捉。”

拍完电影《毛泽东在才溪》,韦廉导演与王晖成为了好朋友,他在拍摄时给予演员充分的“放松”。“有的场景,毛泽东哭还是不哭,我们并没有特别地设定,就让演员在当时的情景下呈现自然而然的反应,而不是硬要求演员必须流泪,那样反而适得其反。”韦廉称自己从来不会在片场发脾气,“导演骂演员,那只能证明导演愚蠢,导演要让演员树立起自信,培养一名演员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

八一厂的训练是“生活上将就、艺术上讲究”

韦廉之前参与拍摄的《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都是战争大片,其中《大进军:大战宁沪杭》调动了一个部队的工兵营来放烟火,拍渡江场面时有500多条船,8000多人,营造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奇观”。相比之下,《毛泽东在才溪》是一部小成本的影片,没有大的战争场景,但韦廉依然希望呈现出特色。他认为,这部影片中的战争也要“内心化”,“它是毛泽东梦境里的战争,虚实结合,炸点埋得很近,爆炸的效果不是火光冲天,而是泥块飞溅,是一种区别于现实但又有震撼效果的战争场景。”

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毛泽东在才溪正在上映)(4)

为了节约该片的拍摄成本,76岁高龄的韦廉导演非常“拼命”,他笑称八一厂多年来的拍片训练是“生活上将就、艺术上讲究”。韦廉在重要戏份的开拍前与演员都要进行细致筹划,以此来提高效率,他还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抢拍镜头。有一个重要场景的拍摄需要驱车5个小时才能到达,剧组凌晨两点就出发了。

韦廉导演非常希望能有机会与年轻观众交流《毛泽东在才溪》,他认为电影总是在飞速发展,是最能打动年轻人的艺术形式。当年韦廉导演拍摄《雷场相思树》时,就塑造了一批青年军官的形象,描绘了他们在沙场报国之时,呈现的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光彩。而通过电影《毛泽东在才溪》,韦廉导演也想与年轻观众展开“对话”甚至讨论、争论,以此来审视自己的美学风格与是否有所突破,用青春的观点激发自己不断前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崔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