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挂艺术品(挂在餐厅里的艺术品)

本文转自作者 | 范庭略

墙上挂艺术品(挂在餐厅里的艺术品)(1)

那些或精细或恢宏的艺术作品,不光是在烘托氛围和格调,也映射着人们的想象与渴望。

距离第一次去阿山饭店吃饭,想想都快有二十年了。那个时候阿山饭店的老板薛胜年先生经常戴着白色厨师帽坐在收银台旁边抽烟。而彼时上海的富而思进,仍然会让今天的不少老食客对热情的八十年代充满了怀旧。开业已经四十多年的阿山饭店保留着上个世纪的装修风格,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简陋的瓷砖墙壁上贴满了作为全国先进个人劳动者和长宁区人大代表的薛先生与全国文艺界的名人合影,从那一张张充满真诚笑容的熟悉面孔中,可以看到时间的流逝,也会让人想起安迪•沃霍的名言:“那些在当下发生时你并不在意的时刻,往往到头来成了你人生整段时期的标记。”后来薛老先生去世了,朋友们几乎再也没有去过动物园附近的这家传统上海菜餐厅。如果说现代娱乐明星与餐饮业者的合影是一种人看人以及被人看的视觉体验,那么更为早期的艺术家以及餐饮业者之间的关系,则更像一种朋友般的亲密无间。在最具传奇色彩的中餐厅之一“Mr.Chow”,周英华先生和与众多顶级艺术家的交往为餐厅留下了不少艺术瑰宝。安迪•沃霍、让-米切尔•巴斯奎特、基思•哈林甚至可以为周先生画一幅肖像,更不要说他与大卫•霍克尼或者小野洋子等艺术家留下的社交佳话。在这间餐厅里,食评家喋喋不休的恶评根本无法阻止消费者们奔赴心中的传奇,味道和价格已经沦为次要位置。无独有偶,艺术家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为伦敦东区的Tramshed餐厅创作的艺术作品“公鸡和公牛”,则是艺术与餐饮结缘的另一个经典案例。在香港这个被认为是金钱至上的城市,众多高级餐厅为赚钱的人和花钱的人提供了豪华的设施与优质的服务,餐厅里的艺术作品也比比皆是。在2010年曾摘下米其林二星的港岛香格里拉酒店珀翠餐厅,餐厅入口处陈逸飞先生所画的中国仕女图已经让人叹为观止,更不要说酒店内那幅横跨十多个楼层的巨大绢画《大好河山》。似乎九十年代的酒店都喜欢留一个巨大的天井,为视觉效果的震撼留下了足够的挑高空间。香港的港岛香格里拉是一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业的酒店,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以著名艺术家为酒店专门订制的艺术品成为了全国各地香格里拉酒店的独特风格: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大堂的巨幅曾梵志作品、以及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的巨幅周春芽作品都会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香港中环德辅道中2A的旧中银大厦顶楼的“中国会”(China Club)的墙壁上同样挂满了艺术作品,展厅的正中央悬挂着中国台湾著名艺术家郑在东为收藏家徐展堂先生绘制的画像。这家由著名慈善家邓永锵先生开设的私人俱乐部,曾经是香港显赫一时的银行家聚会场所。郑在东先生回忆其中的一次聚会,依旧兴奋地说,俱乐部的地板上站着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群男男女女,而我则带着他们跑出去喝酒了。另外一家高级餐厅都爹利会馆更是在餐厅里单独辟出了精致的画廊空间,定期举办不同艺术家的艺术展。曾经去过邓永锵先生开在伦敦The Dorchester酒店里面的高级中菜馆“唐人馆”(China Tang),那曾经是伦敦最贵的中餐厅。在餐厅入口处的半圆形酒吧侧面的墙上也挂满了他收藏的众多摄影作品和小幅油画。记得那一晚坐在吧台旁,穿着白色礼服的光头意大利调酒师为我调制了一杯浓烈清香的Martini。幽暗的餐厅里面摆满了装在白色瓷瓶里的茅台酒,我看着年轻巩俐的黑白照片,感受着旧时上海滩的装饰风格如何让这家中式餐厅成为了伦敦的时尚地标。在香港已有近九十年历史的陆羽茶室,早就贵为众多名人富豪的饭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离别香江之际,特意创作了一幅《黄山松云》赠予陆羽茶室。装修儒雅的中式茶楼配上这幅尺幅180公分的书画作品,感觉画家的创作有意迁就着茶室的风格。画卷上的题字更是体现了张大千与陆羽茶室的深厚感情:“客居香澥,匆匆经岁,不时与二三朋旧,啜茗陆羽,往来既久,遂成熟客,尝戏为口号云‘满堂争看张夫子,识得虬髯不用猜’。”张大千先生应该是中国艺术家中顶尖的美食爱好者,不但会吃而且会做。他宴客的菜单都会成为拍卖市场的天价艺术品,曾经看过他的一份菜单:玉兰片、金勾翅、宫保鱿鱼、烩千张火腿、炒菜苔、狮子头、青豆泥、棒棒鸡、六一丝、粉蒸肉、红烧排骨、樟茶鸭、水煮牛肉、炒米粉。在他的宴请中,时常会出现几样知名菜式:魚翅、樟茶鸭、狮子头、东坡肉,还有曾被苏东坡推广,并名满天下的葱烧乌参。比起张大千的大宴宾客,体制内的画家采风也成了在新时代管窥蠡测的一个视角。广州的东方宾馆接待过众多名家大师,暂驿酒店的众多艺术家们也留下了丰富的墨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饭店成立全国第一家酒店画廊之后,东方宾馆在1982年也开办了酒店画廊,开始为酒店客人提供艺术品的购买服务。1984年刘海粟先生以自己九十岁大寿的名义,为东方宾馆留下了巨幅作品《黄山图》。同样位于广州的花园酒店在1985年开业后,陆续收藏了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林墉等众多名家的作品。改开初期中国大陆屈指可数的五星级酒店,成了中国艺术家最早接触商业社会的重要桥头堡,同时也成了普罗大众一窥富裕生活的有趣窗口。罗大佑的《上海之夜》这样描述充满了各种美好事物的享乐主义之都:“柔情万种本色难改,胭脂内的你难解的胸怀”,这首歌在上海疫情期间因为一个短视频再度被人们传唱。早在2011年,张兰女士就把在拍卖市场上耗资2200万元人民币拍得刘小东的巨幅油画《三峡新移民》悬挂在外滩广东路的兰会所。此后开业的上海之夜KTV,更是邀请了众多艺术家一起参与了大楼一层的艺术饭店的创作,著名藏家乔志兵先生收藏的Theaster Gates 、Danh Vo 、Martin Creed、杨福东、刘韡、张恩利、周铁海、徐震、陈彧君、高伟刚、仇小飞、王兴伟等艺术家的作品出现在了KTV空间里。乔先生认为艺术饭店既是一个艺术项目,也是一个商业场所。艺术品不应该仅放在白盒子里面,也可以跟大众有更近距离的交流。而且当客人们穿梭经过这些艺术作品的时候,所能感受到的艺术活力肯定是与在博物馆里观看艺术品大不一样的。自从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商业地产发力之后,上海市内黄金地段大兴土木,众多大型购物商场拔地而起,各种高级餐厅在商业地产的催谷之下应运而生。世博会之后的上海,更是获得了法国米其林美食指南的加持,2016年上海成为大陆首个拥有美食指南红宝书的城市,这让上海的餐饮行业获得了更大的成就感,上海的餐饮企业也陆陆续续把更多的艺术品摆放在餐厅里面。比如上海的熙玺府餐饮集团旗下众多的餐厅就开始将收藏的艺术品陈列出来,从新天地誉八仙茶室里郑在东的作品《华鹤亭 天竺石》,到狮餐厅中陈漫的“红系列”摄影作品;从太古汇孔雀厅的韩国艺术家Kim Joon的超现实摄影作品BirdLand-breitling,再到港汇广场海上传席餐厅的丁雄泉《蜻蜓扇》、著名作家金宇澄的版画《一栋欧式建筑》,以及新近在前滩太古里开业的逍遥楼里的常玉版画《黄色花篮》,无不体现着经营者们的用意:力图通过展示艺术作品为前来进餐的消费者们提供理想的自我投射。那些或精细或恢宏的艺术作品,似乎能赋予人们一种“与众不同”的想象空间。人们渴望成为这些作品所代表的人群中的一份子,渴望生活越来越好,渴望梦想更早实现。这些渴望刺激着物质的消费,推动人们去超越索然无味的生活,也让更多人看到进步的希望和生活的动力。消费的行动与心中的渴望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消费实现渴望的自由,这也许就是人们渴望沸腾年代的最主要原因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