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1)

记者手记

走进金银滩草原,丰茂的牧草随风摇曳,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地闲逛,一座小镇静静地坐落在草原深处。64年前,几万名科学家、工人、军人来到这里,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为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奇迹。

如今,厂房已经成为文物,新修的公路替代了铁道,只有阳光透过斑驳的玻璃窗照在墙壁上的影子,讲述着当年奋斗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疆罗布泊戈壁上空的一声巨响让世界为之一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有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最早的原子弹、氢弹却是在位于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上研究制造的。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2)

▲原子城大门雕塑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海外留学的优秀科学家怀着赤子之心纷纷回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畏强权、审时度势,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发展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事业的帷幕。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3)

▲“挺进高原”群像

在党中央一开始决策展开这项工作部署的时候,一切都是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1955年1月14日周总理约见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第二天,我国发现的第一块铀矿石被带进了中南海。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4)

▲周总理台历上的笔记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5)

▲建厂之初工作场景复原雕塑

1958年,中央一纸命令,数万名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建设工人和人民解放军、警卫部队指战员服从需要奔赴草原,在风雪高原,唱响了一曲艰苦创业的壮歌。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6)

▲科研工作者们使用的器材

各路建设大军汇聚在金银滩草原,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以“三顶帐篷”起家,在高原牧区盖厂房、修铁路、建公路,新建成的基地被命名为“国营二二一厂”。由于保密原因,工厂的工作人员都称自己为草原人,工厂内部报刊也以《草原工人报》命名。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7)

▲工作人员宿舍复原场景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8)

▲全国各地900多家单位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个方面支援建厂

在中央统一领导和中央军委的直接组织下,全国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解放军各军兵种参加攻关会战,给核武器研制以极大的支持,这加快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有力地保障了核工业生产建设和核武器研制任务的完成,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最好体现。至1963年底,我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基本建成。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9)

▲中国首颗原子弹、氢弹模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仅两年八个月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至此,“两弹一星”工程宣告成功,中国人的腰杆子挺了起来。“两弹一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10)

▲每天都有数千名游客在纪念馆游览

1995年,国营二二一厂宣告退役。在这里,曾有上万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的核武重器,凝聚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戈壁老乡(60多年前万人聚集戈壁小镇)(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