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方言再见(烦人的大)

浙江嘉兴方言再见(烦人的大)(1)

1

小陈刚来嘉兴时,对嘉兴话很好奇,也很好学。

有一次,学着别人揶揄的口吻说,“伊是个戆大呀!”话才出口,却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原来,她将“大”按普通话念成了dà的读音,感觉就有些怪怪的。因为“戆大”的“大”在嘉兴话里通常念dǒu(类似“抖”的普通话读音,发浊音)。

小陈有些急,她说,“谁让嘉兴话里‘大’是多音字,而且发音没规律可循,太麻烦。”

浙江嘉兴方言再见(烦人的大)(2)

2

“大”在普通话里也是多音字,读dà,比如大热天;读dài,比如大王;读tài时是通假字,通“太”、“泰”。

但是在嘉兴话里却分为dǒu、dǎ两个音,像大师、大连、大亨、大陆、大器晚成等都念dǎ;像戆大、大米、大好佬、大肚皮、大头天话等却念dǒu,但是什么时候读dǒu,什么时候读dǎ却似乎没有定数,难怪小陈要抓耳挠腮而搞不清了。

方言里还有许多类似“大”的字。

比如“行”,嘉兴话念作类似áng的音,比如银行、行规、行情、行家等;又念作类似yíng的音,比如进行、行为、行星、行政等,但是发行的“行”,嘉兴口语却读áng,这是因为它还没有被普通话的发音所渗透和替代,保留了原有的口音。

其实读áng也是有道理的,查《现代汉语词典》“发行”词条:“fāháng,批发;fāxíng,发出新印制的货币、债券或新出版的书刊、新制作的电影等。”你可以发现,这两个读音的词义是有交集之处的。

若仔细研究起来,你又会发现fāxíng所代表的意思要比fāháng新出和书面化,也就是fāháng是旧音、旧义而且更具口语化倾向。

浙江嘉兴方言再见(烦人的大)(3)

3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大”,现在就简单明了了。

当“大”作为一个书面用字或者是原嘉兴话里没有的、作为一个新词汇(这是相对而言,如今说起来,这个新词汇的历史也起码有100多年了吧)里的字时,一般靠近普通话,念dǎ,如大班(旧称洋行的经理)、大菜(西餐)、大兴(伪劣、冒牌)、大炮、大学生、大家、大千世界;反之就读dǒu,如大班(和小班相对)、大头菜、大头梦、大老、大年夜等。

浙江嘉兴方言再见(烦人的大)(4)

我们来看一下,在下面的词语里,大、行、秘、眉在嘉兴话里发什么音?

1. 大闸蟹、大约

2. 步行、行灶

3. 秘书、秘密、秘鲁、秘而不宣

4.眉毛、眉批、美眉

答案:

1.分别是dǒu、dǎ

2. 分别是yíng、áng

3. 分别是bì(旧读,现已受普通话影响读mì)、bì(同前)、bì、mì

4.分别是mí、meí、meí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