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浙江大学微信公号

从玉泉老和山下的上课铃响

到之江钟楼的悠悠钟声

从水波荡漾的华家池

到西溪的历史文化街区

浙江大学里

一幢幢历史文物建筑

跨越时间的长河

见证着求是园

从春华到秋实

从枝繁到叶茂

从花开蓓蕾到桃李满园

你,在校园里有了解过他们吗?

历史有温度,藏在一砖一瓦间✦

玉泉有山色,造化钟神秀

玉泉校区位于“人间天堂”西子湖畔西北角,背靠老和山,面对乌石峰,紧邻植物园,环抱护校河,山水交相辉映。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

校区内包含10幢文物建筑(建筑面积66321.4平方米)。2010年,玉泉校区历史建筑群被评为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优秀项目,2013年升级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升级为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

第一教学大楼(建于1954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

第二教学大楼(建于1954年)

西溪河水清,地灵人亦杰

西溪校区是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集大成者,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校园里的历史建筑得到了很好的滋养。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4)

西溪校区内共有西二、西三、东二教学楼等历史建筑7幢,共计建筑面积29339.21平方米,另有杭大新村内23、24幢建筑群以及5、6、7、11、12、13幢建筑群同为杭州市历史建筑。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5)

西二教学楼(建于1960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6)

西三教学楼(1958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7)

东二教学楼(建于1958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8)

北苑5号楼(建于1955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9)

北苑西大楼(建于1955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0)

教工宿舍7幢(建于1957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1)

教工宿舍8幢(建于1957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2)

杭大新村

西溪路56号的门牌、居民楼前郁郁葱葱的树影……不仅记载了光阴的痕迹,也生动记录了那些历史上享誉盛名的大学者、大先生们的生活。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等就曾居住在这里。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3)

部分曾居住过杭大新村的学者、老师照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4)

姜亮夫先生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5)

夏承焘先生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6)

夏承焘先生与妻子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7)

胡玉堂夫妇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8)

盛静霞与女儿

嫘祖养蚕桑,华家育农耕

四季风华,呈现别样韵律;一池秀水,在此望穿数年。“三山、一岛、六亭、一长廊”是华家池校区独特的景观。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19)

华家池校区作为浙江大学农学院(创立于1928年)以及浙江农业大学的旧址,这里不仅是杭城农耕文化的代表,也是浙江省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校区内现存有建造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文物建筑13幢(共计建筑面积28864.47平方米)以及植物园、“华家池”水体等,共同被列入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0)

东大楼(建于1957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1)

西大楼(建于1956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2)

神农馆(建于1946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3)

嫘祖馆(建于1947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4)

蚕桑馆(建于1953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5)

和平馆(建于1953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6)

民主馆(建于1954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7)

植物园(建于1927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8)

团结馆(建于1954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29)

土壤馆(建于1956年)

钱塘江曲处,之江始为新

钱塘观潮涌,月轮醉清风。之江校区坐落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背靠秦望山脉,南瞰钱塘江涛,东临六和宝塔,北登秦望山顶。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0)

2006年5月,之江校区内原之江大学时期建造且遗留下来的22座建筑(共计建筑面积17041.52平方米)作为“之江大学旧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评为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21年,之江大学旧址保护利用案例被评为浙江省第三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1)

小礼堂(建于1919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2)

钟楼(建于1936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3)

主楼(建于1911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4)

图书馆(建于1932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5)

上红房(建于1910年)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6)

下红房(建于1910年)

一所大学,有名师,也有大楼✦

一位校友曾说,浙大校园里的这些老建筑,留下了毕业校友们很多大学生活回忆,学校很好地为校友们保存了这些美好又珍贵的记忆。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保留建筑原真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护和延续它的历史功能。在浙大人的心中,这些历史文物建筑更像是一个需要他们去关心、呵护的老朋友。

为此,学校在遵循历史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保护利用与校园发展需求的关系,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历史文物建筑充分发挥育人成效。

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及智慧化管理手段,加大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与宣传展示力度,使得历史文物建筑在“保与用、用与养、养与承”中可持续发展。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7)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8)

文旅浙大线上宣传平台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39)

部分浙大历史文物建筑文创产品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40)

浙大历史文物建筑智慧用电监测平台界面首页

2021年,杭大新村被列入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随着绿杨、笕桥、武林新村的消失,杭州城内像杭大新村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居建筑,且格局保留完整的地方寥寥无几,虽然耸立的高楼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繁荣程度,但只有历史文物建筑才能更加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底蕴,它是一个时代的符号,理应有它存在的价值。12月,学校启动了杭大新村危旧房整治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的是更好地修缮好、保护好杭大新村建筑群,传承好浙大人的精神财富,讲好人文故事,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

历史无声 建筑有声

聆听之江钟楼时间的回响

欣赏玉泉老和山下的黄昏

感受华家池畔吹来的暖风

细品西溪浓厚的人文底蕴

历史不会停下脚步

浙大人

也将继续书写新的故事

浙大的文化气息(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41)

#你与浙大历史文物建筑的故事

现在我们开启

线上征集老照片的活动

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

可以发送照片到邮箱:

zdxmt@zju.edu.cn

写下你与浙大历史文物建筑的故事

期待您的老照片和故事!

(原标题:《在浙大,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编辑 金卓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