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源头在哪里简介(寻找长江的源头)

寻找长江的源头 俗话说,河有头,江有源,长江这条举世闻名的大川,源头究竟在哪里?几千年来,为了寻找长江源头,人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长江的源头在哪里简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长江的源头在哪里简介(寻找长江的源头)

长江的源头在哪里简介

寻找长江的源头

俗话说,河有头,江有源,长江这条举世闻名的大川,源头究竟在哪里?几千年来,为了寻找长江源头,人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早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已经提到“岷山导江”了。这本来是说大禹治理长江,施工曾达岷山,但也包含着认为长江发源于岷山的意思,即岷江是长江的源头。《山海经》也有“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的记述。由于《尚书·禹贡》在古代一直被列为儒家的经书,因而

“岷山导江”之说影响久远。

西汉武帝时通西南夷,在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建立了一批郡县,人们对西南边疆地区的地理知识比以前增多了,于是发现了若水(今雅砻江)和绳水(今金沙江)。当时已经知道金沙江远远长于岷江,但是,《尚书·禹贡》是“圣人之典”,虽然发现了比岷江更长的绳水,但仍沿袭旧说,以岷江为江源。

唐初,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往来。由于入藏通道要经过今天的通天河流域,因此当时人们的认识范围已经扩展到金沙江上源了。宋元时期,江源认识没有多大的进展。 明崇祯九年(1636年),大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4年的云贵之行,得出金沙江是正源的结论,虽然他并未探索到源头,但却为探索源头指明了方向。

清朝初年,对于长江源头开始有了官方组织的实地考察活动,大体摸出了江源地区的水流脉络,绘制出了在当时来说很具水准的地图。稍后有专著如齐召南的《水道提纲》谈到金沙江的上源通天河是长江的上源。但对于长江最上游众多支流的细节却长期模糊不清,而这恰恰是决定长江源头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长江源头的说法才趋于一致。1976年,国家曾组织专家考察长江源头地区。考察得出的结论是长江源头五大河流中,沱沱河最长,约375千米,当曲长357千米,并据此确定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的沱沱河为长江源头。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长江长度就是30多年前测定的。那次测定的结果表明长江的长度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一般确定大河源头的标准,除“河源唯远”外,还有“水量唯大”和对应于河流主方向等标准,因此有一些人,包括地理学、测绘学的研究人员,对于把沱沱河作为长江正源持保留看法。因为当曲的水流量是沱沱河的5~6倍,流域面积是沱沱河的1. 8倍;另外,长江入海口江面宽阔,与海水的界限也难以确定。

200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对长江长度重新测量后发现,长江长度为6211. 3千米,比公认的6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同时,刘少创还测量出了长江各分段的长度:当曲360. 8千米、沱沱河357. 6千米、通天河787. 7千米、金沙江2322. 2千米、宜宾以下2740. 6千米。据此,刘少创提出长江源头新说,他认为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当曲(“曲”在藏语中是“河”之意)是长江的源头。以往人们通常使用航空影像地形图来进行河流长度的测算。当年参与考察的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石铭鼎说,长江源头水流散乱,哪里才是正源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而且,当年他们使用近百幅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形图在老式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测量时起点、终点定在哪里以及选用地围的比例尺大小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而那时北京经常停电,有时也会影响计算的结果。此次,刘少创领导的课题小组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测量长江长度的。课题小组利用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的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根据最近陆地资派卫星影像获得的遥感数据和过去的地形数据,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测算长江源头地区5条河流的长度后得出结果:当曲长360. 8千米,比沱沱河还要长3. 2千米。当曲源头位置在东经94°35'54”,北纬32°43'54°,海拔5042米。从这里算起长江最长。2000年9至10月,刘少创赴长江源区,对沱沱河和当曲进行实地考察,验证了上述结论。

那么,长江又“短”在哪里呢?计算表明,长江源头长度差异仅3千米。长度“缩水”的部分主要不在源头,而是在长江的中下游。刘少创认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长江河道的主泓线经常会发生变化,有的地方会有截弯取直,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测量技术的改进和起止点的不同。

国家重要地理数据的更新是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珠穆朗玛峰高度为例,我国在1966年、1975年、1992年、1998年和1999年先后5次对珠峰高度进行了测量,每次除了能够得到新的数据,也同时推动了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遗憾的是,对于和我们生活更为密切的长江的长度数据,却未能根据环境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新。刘少创希望这次对长江长度的测量能够弥补这一遗憾,但他提出的长江源头新说,经媒体公布后立刻引起了地学界新一轮的争论,并且至今还没有得到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认。 欢迎朋友各种留言,下一期请关注<天涯海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