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找到其实不难(思路思路你在哪里)

思路找到其实不难(思路思路你在哪里)(1)

早上被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伴着雨声,想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我们总是强调解题需要思路,说一个学生不会做题是没有思路,孩子们也经常会说自己找不到思路。

那么到底什么是思路?思路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思路一直都有。

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问题,无非有的人洞察力够强,思维的发散度更高,思维的逻辑性更强,而有的人在这些方面,或者是其中一个环节上比较弱罢了。

体现在解题过程中,就是有的孩子看到题目一眼就能找到题眼所在,切入的很顺利,有的孩子则三过其门而不入,看着题目茫然无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练习的量过少,虽然现在网络上对题海战术口诛笔伐,但刷题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

就像工匠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让技艺出神入化一样,解题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在练习中熟练知识,寻找漏洞,总结经验,形成思维,在各种各样的题型解法中提炼出自己的方法论,到得最后,每看到一道题目,就能自动将其与脑海里已知的题目对应,进而寻找到类似的解法。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里所讲的,大致就是这种思维。

但是这样很容易进入另一种歧途,即形成思维套路之后,反而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套路里作茧自缚。

这样就造成一个结果:见过的题目会做,没见过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就比如今年的全国卷中参数方程那一道题目,大量的孩子在之前备考中练习的都是常见的直线、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转化普通方程,一般都拿角作为参数。

但这一次恰恰不是,导致很多孩子放弃了该题,但另一道选做题比这个还要难一些。

其实如果真正明白参数方程的含义,知道参数方程的目标是消元的孩子,将之看成是一个三元方程组,也许就没有那么难了。

往深处去讲,这道题其实是有课本背景的,在北师大版教材中,给出了一个类似的参数方程,不过那道题是圆,而这道题是椭圆罢了。

如果对课本上的例题有印象,再做这道题目就很容易了。但有大量的同学,在学习时可能只刷题,连课本都没有看过。

所以说,思路的形成,首先是依赖于模仿,但又不仅仅是模仿,还需要明白题目解题过程背后的原理,本质的东西,这个东西或者需要老师点拨,或者需要孩子自己在漫长的解题过程中去总结。

当然,有些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题干的文字非常多,阅读量很大,让人眼花缭乱,这也是最近一种命题的形式,即考察学生们在大容量信息中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说实在的,这其实已经考察不是数学能力,而是语文的阅读能力了。

所以,如果是小学生家长的父母看到这里,那真是我的铁粉了,给一个建议吧。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

还有一些同学,题目切入的很顺利。(这其实还算蛮容易达到的,因为题目是要解决的,而要让学生去解决,出题人必然会给出一个突破口。)

而题目更深的套路其实埋藏在下一步或者几步。

有的同学就会有体会,这道题目也能做两步,能够把条件所对应的结论写出来,但再往下就难以为继了。

有时候这些结论可以结合在一起,继续向下推演,这其实是所谓的综合法。但有时候结论太多,可以推演的方向也太多,反而没有了方向,不知道向哪里深入。

这其实是一个思维方向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一道题目看做是一个迷宫,条件就是从起点出发的几条路径,题目结论就是从出口引出的路径。

我们不但要分析题目条件,还要分析结论,从结论入手倒推,再将正反两者结合在一起,找到一个纽带连接两方,一道题目就解出来了。

从结论入手,一般就是所谓的分析法。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往往是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在一起运用。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纯粹的理论分析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有时候一道题目的解决的确需要“灵光乍现”,但这灵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长期的积累形成的一种题感,你可以说它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

经常会有学生和家长询问我,推荐一些锻炼数学思维的书籍。其实这种书籍到当当、京东去找的话,大把大把的,按销量买就是了。

问题在于思维这个东西,不是你看一看就会拥有的。

就像是今天中午我要做饭,我看糖妈做了无数遍(真的很好吃,糖妈我爱你!),但是让我去做,却连西红柿炒鸡蛋都做不好,即使我看着菜谱。

普通娃要想拥有这些思维,必须要从大量的练习中去寻得。

当然反省自身,我因为是老师,在教学过程、讲题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如果能够给孩子们讲明白,如何能够将思路剖析出来,有这种主动意识,所以自我感觉在数学思维方面提高的快一些。

所以学生如果要想卓有成效的练习,仅仅依靠刷题是不行的,最好是拥有老师思维,从一个比较高的点去研究题目,分析、总结、思考、运用。

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原来所谓的思路就是那么简单!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安然的数学教室和小酒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