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装备 古代(帝杼把古鄂州之地的捕鱼神器改良成了兵器之王)

姒杼[zhù](前1953年-前1895年),姒姓,名杼(亦作予,或作季杼),又名宁、伫、宇、相曼、舆,姒相之孙,姒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任王,在位17年,享年58岁。

夏帝杼有可能是夏国第二位流亡到古鄂州之地的国君,民间野史记载称帝杼是一位难得的英君,十六岁就跟随父亲参加复国斗争,不仅消灭篡夺夏朝政权的寒浞,还清除了羿等残余势力,可以说在夏国中兴之路上战功赫赫,恢复了夏王朝政权。

帝杼继位之后的第五年,把国都由原(今河南济源)迁至百里之东的老丘(开封)。《今本竹书纪年》卷上:“帝杼····五年,自原迁于老丘。”《春秋地理考实》载,“今河南陈留县北四十五里有老丘城。”证实了老丘位置就在开封之东的不远处。

捕鱼装备 古代(帝杼把古鄂州之地的捕鱼神器改良成了兵器之王)(1)

定都老丘后,帝杼八年,夏国国力迅速增强,他决定完成其父少康的遗愿,开始第一次东征叛夏的东夷部落。然而,在攻东夷的过程中遭到顽强抵抗,帝杼的军队被东夷部落的弓矢抵挡,损失惨重,无法前进。

夏杼刚刚即位发动的对东夷的第一场战争就以失败收场,因为是长途奔袭作战,退路被堵,溃不成军的帝杼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往当时古鄂州之地的汉江流域逃窜,不料刚到汉水流域与长江交汇处时,就被当时古鄂州之地上苗蛮部落给撞见了,已成丧家之犬帝杼本以为小命休矣。

好在当时夏国与古鄂州之地的苗蛮部落不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人,特别是与古鄂州之地先人的关系还处理得不错,于是古鄂州人没有怎么为难身为败军之将的帝杼,反而还派遣舟船将处于困境危难之间帝杼等人接引到了鄂州境内,同时还给其提供物资和生活用品上的帮助。

捕鱼装备 古代(帝杼把古鄂州之地的捕鱼神器改良成了兵器之王)(2)

在古鄂州之地避难的夏杼也没闲着,因为夏杼之前的头五位夏朝君主中,除了开国国君夏启,其余的众王都在对东夷九族的惶惶不安中度过一生,太康失国、仲康傀儡、相被虐杀,直到少康时期才忍辱负重再次复国,史称“少康中兴”,然而九夷势力仍然极其强大,如果这一次不能想出在军事上能够克制东夷族有窮氏族弓箭的利器的方法,那么夏国可能在帝杼手中成为历史。

也就是在古鄂州之地避祸期间,夏杼发现生活在长江边上的古鄂州先人们尽管生活条件和环境,以及生产能力不及炎黄部落的夏国民众,但是他们却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活得逍遥自在。

比如,古鄂州之地的先人们常常把竹子削头砍尾,可以快速制造出一种捕鱼投掷器。接着,又发现了古鄂州先人为了躲避抵挡水域中和山林陆地上的野兽骚扰和攻击,都身着藤条编织的衣服进行狩猎。

看到这些,帝杼顿时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和涉及到军事机密,怕一旦泄漏自己想法遭来杀身之祸。于是,帝杼便借口要去与古鄂州之地相邻的“於越国”找哥哥姒无余借兵一起复国。

淳朴的鄂州之地先人们当时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放虎归山,当下盛情还送帝杼地图和舟船,以及辎重补给物资让其离开,这也就间接的促成了后世两百年间古鄂州之地的苗蛮与夏国和平相处。

自从少康的庶出子姒无余奉命在太湖与钱塘江之间的“大越地区”创立了“於越国”“奉祀大禹陵”后,也就是最早的古越国,在夏国的全力支持一下姒无余在余杭地区慢慢积蓄了一方势力。

于是,夏杼到达“於越国”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古鄂州之地的所见所闻付诸于实践,改良了藤甲变皮革做成的革甲,用来抵御石箭头的射击,选择韧性好的竹子改进捕鱼投射器为武器取名为“矛”,从此这种竹子也叫“矛竹”,就是后来的“毛竹”。

捕鱼装备 古代(帝杼把古鄂州之地的捕鱼神器改良成了兵器之王)(3)

被帝杼改良的两件军事装备都是划时代的,攻守兼备,是一种军事思路上的巨大进步,之前的氏族战争,因为没有装甲而没有转圜余地与时间,往往是一波流,要么拼杀成功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转身败逃,但是有了矛革就完全不同,矛是投掷类远程重型武器,可以在肢体未接触之前就对敌方造成伤害,与东夷氏族的石弓箭相比,少了张工和瞄准时间,可以在草丛中蓄力,突然站起进行投掷,用密集阵的覆盖度取代准度,埋伏作战成为矛时代的特色。而革甲让战争的残酷度降低,格斗时间拉长,这就让拥有更高超格斗技巧的战士脱颖而出,形成了类似百夫长、千夫长的基层士官,“军队”的概念开始形成,职业化军人出现,而不是氏族时代的全民上阵。

《世本》云:“杼作甲”“杼作矛”。《墨子》:“古者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 在青铜器盛行的时候,青铜武器制作工艺不是很精良,多半算是钝器,以至于皮甲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稍加升级就可以保命。

捕鱼装备 古代(帝杼把古鄂州之地的捕鱼神器改良成了兵器之王)(4)

经过多次试验,夏军的士兵穿上皮甲之后战斗力大大增强,不但可以有效的抵御弓箭的攻击,连刀剑的劈砍伤害也能大大降低。

最后,夏杼在终于积蓄足够的复仇力量后,通过几次小规模的对东夷战斗中小试牛刀,不但取得了一连串小胜利,而且各个氏族也都来到了避它城,天下开始归心。

紧接着,趁热打铁的夏帝杼就发起了第二次东夷战争,这一次他凭借着在古鄂州进行的武器与军事制度改革,对九夷开战,有了皮甲护体的士兵们更加奋勇杀敌,东夷人的弓箭优势在皮甲面前荡然无存,最终被夏军所灭。

可见铠甲在冷兵器时代十分重要,几乎可以左右战局胜负。有了黑科技矛和甲加持,夏帝杼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到东海边上,还降服了东海边上的多个部落及以狐为图腾的九个胞族,擒获了他们的首领,使东夷及海边各部落进一步融入华夏族。《竹书纪年》:“伯杼子往于东海,至于三寿,得一狐九尾。”

捕鱼装备 古代(帝杼把古鄂州之地的捕鱼神器改良成了兵器之王)(5)

而帝杼的名字杼,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木和予。“予”本义为“击刺中的矛”,后来引申义为“向前投送”。因此,发明了铠甲和长矛的姒杼,或许不叫姒杼,而是因为他的发明,后人这么叫他。至少,从现有的史料中并未有对其姓名真实性的考证。

在四百七十年的夏王朝,帝杼是唯一与先君大禹并尊的一代英君。《国语·鲁语上》载:“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意思是,姒杼能继承禹的事业,他能把夏后氏的统治发扬光大。

夏人为了报答他的恩德功劳,对帝杼进行了“报祭”,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祭祀,是王室成员为了报答祖先功劳和恩德所进行的一种隆重祭礼。

夏王帝杼的励志故事虽然成了历史,但是其后代夏氏一族却有一支就在了现今鄂州境内,当地人称“九甲夏氏”,其族人名人辈出,是鄂州一大旺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