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

纳兰性德四个字一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就在脑子闪现。他是纳兰明珠的儿子,一个官二代,按常理,他应该是优越感满满的,可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悲”字贯穿一生。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1)

为什么这么悲情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悲情一、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永无出头之悲。

纳兰性德是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明珠权重一时,他是康熙时期的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般人可能认为父亲是高官,自己生下来就站在有利的起跑线上,是人家羡慕的身份,怎么还有烦恼呢?

我认为这要看个人的价值观,很多人以自己是官二代富二代自豪,因为可以享受父辈的财富,而且还有炫耀的资本。

可是,纳兰性德不是别人,他是大才子。他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用两年时间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2)

可是因为父辈的光环,也许他连姓名都不会被人知晓,谁都只认他是纳兰明珠的儿子,有谁还在意他的才华呢?

你再优秀是应该的,因为你是纳兰明珠的儿子;你再优秀也不怎么样,因为你是纳兰明珠的儿子才用你。

纳兰性德就处在这样的阴影中,永远也走不出官二代的荫蔽,永远也见不到明媚的阳光。

悲情二、事业就在无进无退之中,难以大刀阔斧之悲。

纳兰性德文武双全,加上父亲位高权重,母亲皇族出身,因此被康熙皇帝看重,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当上皇帝的侍卫官,跟随皇帝出入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荣耀,但是纳兰性德内心也许还有英雄情结,有自己的英雄梦,在他少有的几首豪放词中就有所体现。

《金缕曲·赠梁汾》

纳兰性德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的开篇说自己就是一个狂妄不羁的人,偶然的原因生在都市富贵门第,我多么希望像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善待天下贤能,可是却没有谁理解我的这片心意。所以,和朋友一起喝酒感叹这难以实现的英雄梦。

下阕说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难免遭受谣言中伤,由他去吧;人生岁月悠悠,常常遭受挫折苦恼,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好了。你我应该抓住这美好时光共叙友情,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3)

从“谁会成生此意”“拭尽英雄泪”等词句来看,大有辛弃疾抑郁不得志、壮志不得伸之块垒。虽然后面也有“蛾眉谣诼,古今同忌”且由他去,“身世悠悠何足问”一笑置之,看似有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但终归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罢了,内心的悲情还是难以排遣的。

本来就是壮志不能实现,是一层悲哀;但是纳兰之悲还在于连说都不能说出来。试想啊,常人叹息壮志难酬有自由,但是纳兰性德有这个自由吗?一来他就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你敢说壮志难酬就是直接诽谤皇上,立马招来杀身之祸;二来他是权臣纳兰明珠的儿子,你敢说壮志难酬可能就是家族谋反之罪。

所以,纳兰性德只能借朋友顾贞观的境遇来发表感叹,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悲情三、爱情总在生离死别的缺失之中,有情人难成美眷之悲。

纳兰性德一生中有三个女人,让他缠缠绵绵,悲悲切切。

一、表妹——无疾而终的初恋

一个是表妹,据说也是纳兰性德的初恋,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有婚姻之约。可是后来表妹进了宫,成了皇上的嫔妃。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4)

皇宫庭院深深,终无见面之日,但纳兰性德对表妹的思念无法割舍,“终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代: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词的上片化用成句,诉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留下的是两处相思,而不得相见相亲的遗憾,不知老天把美好的春天都给了谁!

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借古老传说,透露出词人的相思之苦。全词引经据典,感情真挚,诠释了因现实的无情而有缘无分,令人空自叹息的爱情悲剧。

二、卢氏——琴瑟和鸣的短暂

卢氏是纳兰性德的家族式政治婚姻推到他面前的女人,康熙十三年, 20岁的纳兰依父母之命,迎娶了18岁的卢氏。所幸的是卢氏美貌聪慧,深受诗礼熏陶,精通诗文。

两人情投意合,琴瑟和鸣,常有李清照赵明诚赌书泼茶之乐。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5)

有一次,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出关祭告祖陵,路上思念妻子,他便写词抒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的上片站在妻子的角度写丈夫越行越远,自己的思念越来越深,想象夜深了千帐还亮着灯,像我一样难以入睡,其中就有一个是心上人。

下片写词人的思乡之情,风雪之声聒噪得人睡不着觉,表面原因是环境恶劣,实际原因是相思之苦——思念家乡的宁静,更思念家乡知寒知暖的心上人。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6)

可是这种美满幸福的时光那么短暂,四年之后,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性德难以相信,难以割舍,卢氏的灵柩在双林寺停放,一年多未下葬,纳兰时常住在禅院中陪伴亡妻。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这种像苏轼一样“无处话凄凉”的悲情一直伴随着纳兰性德好多年。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首词中,作者开篇悲泣,后悔自己待妻子不够用心用情,现在呢,想把妻子画下来,竟然因为伤心过度都画不出具体的形貌了。只剩下久久难以入梦,半夜三更醒来,面对寒风夜雨,孤独饮泪的处境了。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7)

纳兰性德在卢氏去世后写了很多伤感的情诗,据统计有五十多首比较明显是为卢氏而作。

三、沈宛——有缘无分的遗憾

沈宛是汉族女子,纳兰性德的好朋友顾贞观引荐的。沈宛是江南人,跟纳兰性德一样满腹才情,当时已名满江南,作有《选梦词》,虽然她是个青楼女子。

江南女词人,纳兰性德对她钦慕不已,而沈宛也早就对纳兰性德这位多情而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崇拜至极,共同的爱好自然使他们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8)

但是,按照清朝制度,满汉不能通婚,再加上沈宛的身份,是不可能进入明府。纳兰性德把沈宛接到京城,只好另外置房安顿,两人过起了情人似的生活。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作者·纳兰性德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南游结束后,一年多来一直没有忘记沈宛这位才女,于是自然吐出相思之苦。

词的开篇用“长条”即柳条写离别,而有情人的离别当然是难分难舍的;而分别之后二人之间就像牛郎织女一样,似乎横着一条长长的银河,久久没有见面,因此,这种相思之苦比风霜雨雪更摧残人。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9)

下阕中“青雀”就是青鸟,传说是为王母娘娘送信的,“裁锦字”代指书信,这里用反问句表达自己近一年来收不到沈宛的书信的遗憾。

“玉虫连夜翦春幡”,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纸为长条状小幡,或挂在树梢上,或戴在头上,以示迎春。“玉虫”指蜡烛,诗人想象恋人正在灯下剪着春幡,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慰。

但是这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纳兰性德一年来没有得到沈宛相关的任何信息,所以“不禁辛苦”,黯然神伤。

从诗中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沈宛感情的真挚和深厚,但天不作美,纳兰性德把沈宛接到京城后不到一年,他就溘然长逝,沈宛只好伤心地回到江南。

纳兰性德当过什么官(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那么悲情)(10)

人们常说,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纳兰性德这位才华出众、用情至深的官二代只活了31岁,而他短暂的一生中悲情成了他的永恒。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性德给后人留下好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清丽婉约,格高韵远。

官二代的纳兰性德为什么总是那么悲情?本文解读纯属个人浅见,欢迎质疑和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