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黎明,在太极宫的北大门,李世民又一次跨上战马,欲和他的敌人进行最后的决战,而他这次的敌人却是他的嫡亲兄弟。在这场宿命般的对决中,李世民带着800亲王府兵,极尽枭雄之势射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作为胜利者,这场精心策划的宫门血案,最终被描绘成了一次因星象异变而仓促发动的自卫事件。那么看似如此冷酷无情的李世民,又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其真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章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看一看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李世民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从他出生至18岁,是其少年时期的成长阶段,18岁至20岁。为其跟随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阶段、20至28岁,是李世民为大唐征战的四方时期。28岁至51岁,是其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阶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世民的世界。李世民出生于武功的李家别馆,从小就十分聪明机智。面对一些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有的时候,看问题的深度已经超过了成年人,对许多关键大势的决断也十分的刚毅果断不拘小节。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少年的能力不可估量。

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1)

在李世民17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包围,李世民响应朝廷的招募前往救援,还没等军队出发,李世民就建议,统帅一定要携带大量的旗鼓来不值疑兵,胡掳看到已经集结好的营救大军必定会不战而逃。事实也正如李世民所料。一年后,18岁的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来到太原,又在高阳贼寇的包围中深入贼人阵营,击溃敌军,在万众敌营之中,救出了李渊,继而大破敌军。李世民就这样以一位少年战神的姿态开启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跟随父亲在晋阳起兵。隋朝末年各地爆发起义,19岁的李世民看到隋朝灭亡的命运已经不可扭转。

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2)

于是暗中图谋起义,经常降低自己的身份来结交豪杰,并鼓动自己的父亲起兵反隋,就这样父子二人在晋阳起兵,李世民身先士卒,率军攻下了西河,被李渊分为了右领军大都督。到了河东以后,关中的各路豪杰争相投奔义军,李世民在得到李渊的许可后,继续率秦军渡过黄河,先平定了渭北之后,又平定了大兴城,一路上军令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公元618年,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改国号为唐。20岁的李世民被晋封为秦王,开启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为大唐征战四方。

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3)

在接下来的七年中,李世民率中军先是讨伐了薛仁杲和宋金刚,之后率军打败了洛阳的王世充。活捉了窦建德,平定了窦建德旧将刘黑闼的反叛,还在突厥侵犯边境之时,亲率100骑与突厥首领举行会谈,最终使得突厥军队在结盟后撤离,因公被晋升为中书令。自此四海平定,但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官职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于是李渊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了自己的儿子地位,在诸王之上,仅次于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本来秦王府内就人才济济,这下更是拥有了更多的支持者,逐步形成了秦王党,开始与太子党相抗衡,天下未定之时。李渊曾允诺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如今天下已经平定面对功名日盛的李世民李渊却犹豫不决。

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4)

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亲王李元吉开始排挤自己的弟弟。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得朝中政令相互冲突,无形中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不甘示弱的李世民便和一杆亲信在秦府密谋,炮制的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28岁的一天,太白金星在大白天出现在天空的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当事人的看法,这就是变天的象征,是爆发革命和当权者更迭的前兆。李世民先是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还打算杀死自己。

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5)

李建成得知后,决定新入大内皇宫,逼迫自己的父亲表态。不料此时宫城北门玄武门的禁军早已被李世民收买,最终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均死在了玄武门,政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径直来到李渊的船上,将太子和齐王作乱已被李世民诛杀的消息告诉了李渊,李渊自知,事情已无法改变,干脆直接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6)

自此,李世民的人生进入第四阶段,开启了贞观之治。李世民登基后,皆是派兵大破突厥,与颉利可汗杀白马而设盟,之后禁绝了所有不合礼法的祭祀祈祷,立中山王李承乾为皇太子,将没有建立功勋的皇族中的郡王降级为县公,停止收取各方所进贡的奇珍异宝,政治上崇尚简要严肃,致使天下百姓大喜。从29岁开始至51岁驾崩,李世民屡扩疆土,被西北藩王尊为天可汗,向天下颁布了新法令,命房玄龄等人修订《五礼》,并诏令有关部门施行,开创了贞观之治,为盛世大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李世民45岁这一年,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含风殿,享年51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