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五十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虚空先生浅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孔子十五岁一心求学,专心致学。

十五到三十岁这段时间用于立志。

因为人的思维、做事风格、价值观念,到三十岁基本就形成了。

三十而立

“立”什么?

有钱就算立住了吗?不一定。

三十而立的“立”指的不是我们做成了多大的事业或者拥有多少财富;

是指我们建立了什么样的志向,淬炼出了什么样的品格。

我们所经历的挫折,遭受的痛苦,才是最终能让我们立住的东西,因为它让我们有了更坚毅的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淡定从容的心态,这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三十而立四十而五十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

四十而不惑

我不会因为什么事情执着和困惑;

“不惑”

绝不是我消极了或者什么都变得无情了。

而是我们有一定的通达智慧,大部分事情都能解决,我们的思想是很积极的。

举个例子:

比如很多事情我可能似懂非懂,似知非知,可我不再执着和与人计较;

比如说我知道哪个事情研究通或研究不通,也明白一切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理,我不再去计较,不再因为那个事情不停地执着和困惑,所以这个叫不惑。

不是我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也不会因为它困惑和执着。

我很淡定从容地去面对这些事情,不再困惑而已。

五十而知天命

很多事情几乎都能通达里面的原理,很多事情一看就清楚,任何事情都能通过表象看到事情的本质。

也就什么都能看明白了,天命也明白了,天道也懂了,规律也发现了,这才叫知天命。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到了50岁的人,确实能知天命。

他们可能年轻的时候很有学识,或者是做生意的,或者是当官的;

当我们说什么事情,他们都很明白,不与人争论。

我经常跟大家说:

要懂得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那里面蕴含着无限的道理和规律。

所以懂得观察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人都是宝藏,都是可以让我们从中吸取到东西的。

六十而耳顺

就是我们听什么都很顺耳。

比如我们从修行的角度来讲,不光耳顺。

我们看到什么也很顺眼,经历什么都很顺。

《金刚经》里讲“不入”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

听到赞美的不当真,当下一时的感受而已;

听到骂我们的不当真,当下一时的感受而已;因为人的感受会变。

今天骂我们的有可能明天变成爱;

今天爱我们的,可能明天变成恨。

人的感受是最无常的,这一秒是喜悦的,下一秒有可能是恐惧。

承载的越多,承受的越多。

还没有经历这些东西的,说明我们能承载的太少了。

所以大家太在意当下无常的感受,才会产生痛苦。

让我们痛苦的并不是事情本身,是事情发生以后,我们自己内心出来的感受,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受。

事情未必能让我们痛苦,是感受让我们痛苦。

有的人说:我很少赞美别人。

其实赞美别人是为了让我们内心更阳光,不是为了赞美别人。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每个人都有优点;

所以赞美别人的话多讲,苛责和抱怨的话少讲。

三十而立四十而五十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2)

七十而从心所欲

当孔子到70岁的时候,做事情就能随心而为。

有一句话叫:率性而为;

《中庸》开篇讲率性而为,率的是什么呢?是天性。

孔子70岁才敢讲:从心所欲。

因为修到这个年龄已经达到至善;

当达到至善就是无善无恶,他所有的念头、思维、行为...

所有的事情都是符合至善的,都是符合天性的。

当我们达到至善的境界就是无善无恶。

王阳明讲: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讲止恶扬善?

因为我们还有恶,所以要止恶扬善。

没有恶的时候就无善无恶了。

三十而立四十而五十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

「版权声明:本文由虚空济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